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徐志一
[导读]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应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8 年10月~2019 年 10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应用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骨愈合的时间均好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 (P<0.05)。 结论 :股骨干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明显,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愈合。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疗效;
       
       
        股骨干骨折以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功能丧失、出现缩短、成角和旋转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异常活动为主要表现的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部位骨折。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骨折之一[1], 约占全身骨折6% ,股骨是人体最长,最大的骨骼,且是下肢主要负重骨之一.如果治疗不当,将引起下肢畸形及功能障碍。手术治疗采用内固定治疗,主要包括钢板螺钉固定和髓内钉固定。现对我院应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8 年10月~2019 年 10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6.5±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创伤30例,压砸伤12例;右侧骨折22例,左侧骨折19例,双侧骨折1例; 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5.5±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压砸伤10例;右侧骨折22例,左侧骨折19例,双侧骨折1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锁定钢板治疗  连续硬膜外麻醉,帮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将腿放在牵引床上,调整腿的位置。使健肢处于外展位。在C臂X线透视机的帮助下,对骨折进行复位,复位效果满意后,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消毒。沿大转子外侧切开6cm,打开深筋膜,显露大转子及骨折远端。骨折部位复位后,经切口沿股骨外侧插入钢板。在骨折处远端切开3cm露出钢板远端,将钢板置于股骨干外侧轴。确定患者骨折近端与大转子相对附着后,用2颗螺钉固定患者骨折近端,用1颗4cm螺钉固定患者股骨干外侧钢板。观察骨折端的对中情况。对位结果满意后,锁定远端和近端骨折的螺钉。确认内固定效果,生理盐水冲洗,逐层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2]。
        观察组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采用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辅助仰卧位。在骨折中心做一个15-20厘米的切口。在切口后部纵向切开阔筋膜,分离阔筋膜,向前牵引股外侧,在股外侧间隙剥离股外侧肌。在直视条件下,用复位钳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然后用拉力螺钉暂时固定骨折部位。在股骨粗隆的上部做了一个长7-10厘米的纵向切口。通过臀大肌和臀中肌之间的间隙找到梨状窝[3]。在梨状窝外侧壁和大转子内侧扩大孔,插入导针。髓内钉向前插入。连接瞄准器调整手柄,使髓内钉位于股骨中间。然后锁定骨折的远端和近端。探测以确保锁钉穿过孔。再次使用透视检查以确认骨折的对位。生理盐水冲洗骨折部位,分层缝合切口,常规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疗效评价  对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统计术后切口皮缘坏死、成角畸形、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

骨折愈合情况采用优、良、中、差四个等评定。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 SPSS19. 0 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计数资料以n(%)表示,P<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对两组手术情况与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42例中,手术用时(95.46±16.55)min,出血量(282.65±16.45)ml,术后引流(98.44±9.75)ml,住院时间(16.45±2.55)天,骨折愈合时间(4.02±0.65)月;观察组患者43例中,手术用时(66.65±12.45)min,出血量(142.32±20.55)ml,术后引流(61.30±7.25)ml,住院时间(11.35±1.90)天,骨折愈合时间(3.22±0.50)月;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42例中,优17例(40.48%),良16例(38.10%),可3例(7.14%),差6例(14.29%),优良率78.57%; 观察组患者42例中,优19例(45.24%),良19例(45.24%),可4例(9.52%),差0例(0%),优良率90.4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的部位和类型、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和有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考虑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交锁髓内钉固定是治疗股骨干骨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不过,术后感染的病例仍时有发生;而感染的诊断一旦成立,治疗就变得非常困难[4]。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允许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包括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采用交锁髓内钉能够成功完成。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股骨干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明显,骨愈合优良率高,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睿. 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观察[J]. 家庭心理医生, 2015, 011(005):P.85-86.
        [2]谢红喜.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优势研究[J]. 医药前沿, 2017, 007(007):218-219.
        [3]赵恒奎, 王立荣, 侯宜刚. 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68例临床体会[J].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5, 003(010):959.
        [4]胡野, 周业金, 江渟,等.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J]. 安徽医药, 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