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记录仪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徐辅忠
[导读] 院前急救不同于院内急诊,均在院外作业,工作环境点多、线长、面广,院前急救场合下
        院前急救不同于院内急诊,均在院外作业,工作环境点多、线长、面广,院前急救场合下,急救医生、护士、驾驶员事务繁忙,在忙于急救病人的时候,无法抽出时间对急救过程进行记录,导致医疗过程无法充分透明公开,出现争议时也无法对医疗过程提供证据,院外急救服务质量很难监管,已成为国内院前急救界共识。在院前急救中,怎样才能有效监管院前急救规范化服务行为,又能保护急救人员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全程采集和保存院前急救服务视音频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了急救记录仪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一、开发内容
        所开发的急救记录仪,其特征包括有一对竖向设置的支架,两支架后侧中部之间连接,有向后弧形凸出的弧形连接条,每个支架下部后侧分别连接有弧形耳架,其中一个支架外侧安装有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由集成为一体的摄像机、微处理器、无线通讯模块构成,摄像机、无线通讯模块分别接入微处理器,另一个支架与耳架连接处外侧还转动安装有耳机,该支架外侧还安装有音频装置,所述音频装置由集成为一体的微处理器、无线通讯模块、音频芯片构成,无线通讯模块、音频芯片输入端分别接入微处理器,音频芯片输出端与通过信号线与耳机连接。所述信号线两端分别通过插接方式与音频装置中音频芯片、耳机连接。急救记录仪佩戴在医护人员胸前,不会耽误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急救。通过摄像机可全程记录急救过程,同时记录视频实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传送至120指挥中心系或接诊医院,系统可组织专家根据视频进行会诊,并将会诊信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至急救记录仪的音频装置,现场医护人员通过耳机可接收专家的会诊意见。
        开发的 “急救记录仪”可佩戴在急救医生胸前,摄录院前急救全过程,与急救护士、驾驶员,从“120”接警、救护车出动、行驶过程、到达急救地点、现场急救、护送急救病人到医院、完成交接,实现了院前急救服务行为视音频信息全程采集、记录、储存、传输。配套开发的 “急救传输一体机”安装在院前急救分站办公室内,自动下载储存急救记录仪记录的视音频电子资料,满足院前急救信息查询、播放、网络传输。软件“院前急救服务信息化智能采集系统V1.0”可对院前急救视音频资料自动归档、分类、统计等。
        二、主要应用
        急救记录仪试用期间(2014年10月—2015年5月),建立了高效的试点工作体系,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职责,组织马鞍山市紧急救援中心分设在花山区和雨山区,共5个直属院前急救分站,专业经验丰富的院前急救医生,对急救记录仪进行全面试用测试,共录入院前急救服务各类测试和正式数据4500趟次,定制各类院前急救规范用语87条,定制各类检查表和量化表179份,反馈问题和建议223条,组织召开的试点工作会议18次,安排开发人员和院前急救人员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21次,很多应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为急救记录仪的院前急救信息采集、储存、传输三大系统模块开发成功和平稳运行提供了良好保障。
        急救记录仪全面应用期间(2015年5月—2017年12月),2015年5月,急救记录仪在花山区和雨山区共5个直属院前急救分站应用基础上,向含山县、和县、当涂县、博望区共7个院前急救分站全面推广应用,急救记录仪推广应用三县三区全面覆盖。一是急救记录仪及急救采集传输一体机配备到位。马鞍山市紧急救援中心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为全市院前急救医生配备急救记录仪,全市院前急救医生共配备42台。急救采集传输一体机集中配备,“院前急救服务信息化智能采集系统V1.0” 软件全面安装,有效保证了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结合实际急救工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急救记录仪、急救传输一体机使用管理规范》并组织学习,掌握急救记录仪的相关知识,熟知急救记录仪的各项功能和使用方法,熟悉其工作程序,确保其在工作中发挥最大功能,真正成为自己的好帮手。二是急救记录仪应用深入开展。全市12个院前急救分站均开展了急救记录仪的应用,使用急救记录仪开展院前急救服务,一线院前急救医生均能熟练使用急救记录仪的各项功能。初步统计,2015年5月-2017年12月全市12个院前急救分站共开展院前急救服务61508趟次,开展急救记录仪应用59047趟次,使用率达到96%。通过急救记录仪采集到院前急救服务信息实现98%安全储存和远程传输。
        三、主要成效
        1、填补了院前急救领域空白。实现了院前急救人员佩戴急救记录仪从救护车出动、驶往急救病人家中、在病人家中现场急救、病人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途中急救、病人送达医院交接、救护车返回急救站重新待命,全过程实时采集视音频资料、实时传输、及时存储。
        2、转变了院前急救管理模式。改变了在院前急救管理上只能看急救病历,转为随时调取院前急救服务视音频资料与查看院前急救相结合。通过急救记录仪的使用,可以随时统计单位、科室及急救人员各项业务工作的完成情况,为院前急救人员的绩效考核提供可靠依据,促进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提升。
        3、规范了院前急救服务行为。院前急救人员在急救过程中全程开启急救记录仪,急救服务一言一行均被记录在案,对医疗执业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促使急救人员使用文明规范的言行,更有利于落实院前急救诊疗规范,营造了较好的执业环境。
        4、保障了院前急救医疗安全。院前急救人员在外开展急救服务时,难免遇到不配合救治、影响救治等情形。急救记录仪的应用,进一步保障急危重病人的高效救治,大大减少院前急救中出现的争议,进而提高院前急救服务效率。对维护院前急救安全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葛芳明,李强,林高兴等,基于5G技术院前-院内急诊医疗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28(10)
【2】邓菲菲 邓辉   信息化背景下以问题为中心标准化患者及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山西医药杂志  CSTPCD - 2018年22期
【3】唐连家 阳世雄 -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医学信息学杂志  CSTPCD - 2017年3期

【4】  汤璐佳 李雪菁 陈瑛 潘曙明 -   院前急救信息采集程序对卒中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的影响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 2019年9期
【5】 林卫,剑子,卢燕英,辜春明 柳州市城乡紧急医疗救援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研究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7(3);261-263
【6】蔡建军 万毓华 曾元临 陈海鸣   创伤急救中心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中华创伤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 2020年1期
【7】李鑫 李莉 李铀氢  急诊急救移动信息平台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 2018年39期
【8】李博 兰超 娄小平 张利 范超林 张倩倩  支持抢救实时记录的急救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 2017年10期
【9】郑洲祥 -院前急救资料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 2016年4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