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全科医生培养机制中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魏爽
[导读] 在培养全科医生进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其中规范化培养与制度问题是最为突出的重大问题
        摘要:在培养全科医生进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其中规范化培养与制度问题是最为突出的重大问题,从现阶段全科医生培养与管理制度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培养不规范、执行不严谨、制度未健全等于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全科医生培养机制中所遇到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明确培养机制建设制度安排,并加大资金人力投入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全科医生培养平台,不断优化培训项目。
关键词:全科医生;培养机制;问题;解决路径
引言
        全科医生是一种对个人家庭以及社区提供优质、方便,且快捷的一体化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项目,是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进行全过程一体式负责管理的医生,全科医生被称为居民健康的把关人。然而,在现阶段全科医生培养机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要着重解决培养机制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落实规范化培养与管理制度的现实指导意义。
1全科医生培养机制中的问题
1.1规范化培养标准未落实
        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中清晰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基本标准和基本准则,针对培养年限、时间、内容,临床科室轮转培训规范、原则性规定等一些列内容作出了详细解释,可以说这一文件是各个医学校和医疗单位从事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重要指南和基本准则。然而,在现阶段的落实情况可以看出各个地区医学院和医疗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与标准不一致、落实不严谨的问题,例如在部分学校培训课堂上缩减教学课时,部分医疗卫生单位不重视培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问题,这样的操作与准则相背离,而正是由于这种不符合的情况,导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
1.2培训力度投入小
        全科医生在居民健康保障和医保控费中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同时也起到重要影响。然而,政府主管部门从始至终并未认识到全科医生培养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全科医生的培养未能得到政府的认可,因此政府并未针对全科医生投入充足的经费支持,各级政府对全科医生培训的专项经费投入少,人力、财力投入不足,培训基地建设也未能受到重视,导致培训基地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匮乏,培训力量薄弱,对全科医生的培养与个人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的阻碍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基层全科医生工作压力大,但职业待遇与工作负担不匹配,同时培训占用其大量工作时间,在没有财政补助的情况下,全科医生的培训参与度会大大降低。
1.3培养机制不规范
        针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对应文件,但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文件规范未能落实到实践中的严重问题,例如在医学教育进程中有部分医学校并未完全按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仍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对医疗单位来说,也存在着不重视规范化基地建设的问题严重缺乏规范性培养制度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尽管规范化操作指南已颁布,但在落实上仍然会出现大量的不规范问题。


2全科医生培养机制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建立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机制
        为解决全科医生培养在制度方面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制度管理机制,通过管理机制的有效确立克服这一难题,这表明医学院和医疗单位要建立健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师资管理制度,其中包含简历师资引进制度、师资培训等多项制度。同时要不断健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升级专业课程设置、落实实践课程等,保证全科医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学习到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后续的专业技能提升提供保障,最后要建立健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工作人员管理制度,日常管理以及基地项目审批等。相关单位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查缺补漏,进行优化升级,通过实践和反馈找到制度建设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全科医生培养规范化工作在制度上不断向前发展夯实基础。
2.2合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的重大阻碍是人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把关人积极作用,并为其设立全科医生在岗转岗培训和高校培训教育专项经费,再此基础上逐渐加大政府在全科医生培训各个方面的投入力度,为其建设专业基地医疗机构,并保障学员个人工作生活,尤其是对基层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要进一步扩大,从而进一步优化全科医生的职业待遇和职业环境,通过各项福利和良好环境吸引人才,留住全科人才。同时,要严谨规划专项经费的审批使用流程,并制定经费使用预算计划,以防止出现经费下沉困难的问题,从而提高经费利用率。
2.3提高培训质量,整合师资力量
        为进一步保证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要对培养全过程实时控制和管理。在培训前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可操作且高效的质量管理和反馈机制,从而加强对学员实践技能的考察。在培训过程中选用多种考核方式,强调对学员的综合素质考察,并选派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全科医生教育专家对培训基地中的学员定期进行综合能力评估,找出培训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进行优化调整,形成系统的考核模式。若想要提高培训质量,最关键的是要加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将现有师资力量充分整合。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发展历史短、起步晚。要不断加强对师资人才的培养力度,并借鉴发展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措施,充分结合高校教师和临床专科医生的教育资源,一方面保障学员全科医学理念和知识培养到位,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丰富个人经验。除此之外,要建立培训教师认证制度,把控培训教师质量,选用符合标准的高素质全科医生培训教师。
结语
        全科医生培养机制对培养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这表明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培养机制并不断优化管理制度是做好全科医生培养工作的关键举措,不论是医学院还是医疗单位,都需要切实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在相关政策的要求依据自身工作实际找出机制落实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促进全科医生培养机制不断规范化、健全化。
参考文献
[1]赵欣欣,李觉,吴恒璟.社区全科医生科研培养路径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2):1979-1981+2091.
[2]张西流. 强化培养激励机制 支持全科医生发展[N]. 中国商报,2018-11-08(P02).
[3]黄.探寻全科医生培养、使用与激励机制[J].中国卫生人才,2018(08):52-57.
[4]张丽萍,马秀君,夏擎世.国外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09):1019-1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