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方法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19年3月-2019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研究组则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方式,对比治疗效果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要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为55%,对照组为47.5%,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结果上看,研究组患者死亡率为12.5%,对照组的为17.5%,研究组要好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无创正压通气相比,在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插管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在治疗上是安全的有效的。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在临床较为常见的,并且经常发作的肺部疾病,在医学上简称慢阻肺。慢阻肺加重或者合并肺炎就会导致患者发生慢阻肺II型呼吸衰竭,是患者死亡和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1】。在治疗慢阻肺II型呼吸衰竭中常常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方法,但是此种方法并发症较多,所以在2015以后经鼻高流量氧疗技术慢慢应用开来,此种方法可以在舒适性和耐受性上发挥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没有并发症发生,所以在技术应用上就取代了无创正压通气的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19年3月-2019年11月在我院需要实施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治疗,入选的患者共80例,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比治疗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治疗的患者,患者总计80例,根据慢阻肺诊断标准以及入院治疗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制定的慢阻肺诊治指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其中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在56-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5±2.2)岁;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患者年龄在58-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5±2.3)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登记一般资料,组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给患者运用无创呼吸机,同时进行消炎、祛痰、稳定电解质以及营养补给等治疗。研究组经鼻高流量氧疗,首先给患者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设备,将设备氧气浓度调至0.6,流量控制在50L/min,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尽量保持在93%以上。假若患者的呼吸稳定,可以将设备的氧气浓度降到0.4,流量调至30L/min,患者的血氧浓度保持在93%至97%之间超过10小时就可以停用经鼻高流量氧疗【2】。
1.3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需要进行治疗效果的分析,可比较两组患者插管率。其次,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死亡率。
1.4统计方法
对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进行讨论,以SPSS24.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在患者的插管率和死亡率上则为计数统计采用n(%)表示,实施c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整个治疗过程两组患者插管率上比较研究组要远远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插管率为55%,对照组为47.5%,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相比,研究组的死亡率为12.5%,对照组为17.5%,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插管率与死亡率情况对比[%(n)]
3 讨论
经鼻高流量氧疗主要是通过鼻塞导管直接将一定的氧气浓度的空气和氧气高混合流量气体输送给患者的一种氧疗方法,其氧气流速一般大于患者自主呼吸进来的流速来支持患者治疗,与此同时,高流量氧疗还可以提供加温,加湿作用,加温方面,此作用可以保护患者的起到黏膜,提高气道黏膜的清洁水平,做出相应的气道湿化,可以将气道当中的分泌物进行有效稀释,改善了气道的顺畅和湿润情况【3】。所以和无创正压通气方式相比,高流量氧疗在耐受性和舒适性上有很好的的优势,从而减轻了患者的呼吸不良症状以及心情上的负面情绪。
目前研究表示,经鼻高流量氧疗是一种新型的呼吸支持方式,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频率,将动态肺顺应性增强,经鼻高流量氧疗采用鼻塞式进气,这样患者可以很方便的与人交流和沟通,又能随时进食,而且患者也不会因为高流量氧气造成的腹胀情况的发生,在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方法的效果非常显著,经鼻高流量氧疗方法不良症状很少,又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和舒适性,在呼吸支持方面有很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姜宏英,李勍.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15.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 -264.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生理与重症监护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2):86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