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在膀胱癌患者腹壁造口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杨海燕 赵文彩
[导读] 目的:探究分析叙事护理在膀胱癌患者腹壁造口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叙事护理在膀胱癌患者腹壁造口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76例行腹壁造口书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8)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38)术后行叙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焦虑评分、术后抑郁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膀胱癌行腹壁造口术后,给予叙事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生理、心理状态。
关键词:叙事护理;膀胱癌;常规护理;腹壁造口术;疼痛;焦虑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和癌症,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男性发病率偏高。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尿频、尿痛、腰痛、腰酸等症状[1]。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手术治疗膀胱癌的危险性越高,危害越大。再者,很多医疗机构更重视如何治疗膀胱癌,对膀胱癌患者的术后护理比较忽视。本院基于此,探究分析了膀胱癌行腹壁造口书患者术后行叙事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76例行腹壁造口书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38例中,男37例,女1例;年龄在52-78岁,平均(65.21±4.38)岁。观察组38例中,男35例,女3例,年龄在53岁至79岁,平均(66.09±4.76)岁。对比两组膀胱癌患者的各项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n=38)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38)术后行叙事护理,流程如下:(1)外化:为问题命名,将患者与问题分离开来,从而提升患者的掌控感。问题命名共有四个步骤,命名、询问、评估影响与论证评估。(2)解构:这是一个过程,用于探究问题的根源,分析患者的自我认同感与社会文化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需遵循麦克·怀特外化图示范,护士与患者需面对面交流,一对一叙事,时间与次数无固定。护士需要引导患者讲述自己的故事,指导患者说出自己的困惑,吐露自己的心理负担。护士在患者叙说自己故事时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并进行疏导,达到心理干预的效果。同时,护士需要找出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进行根治,转变患者的思想(3)改写,通过认同蓝图、行为蓝图不断穿梭这个过程,将很久以前、以前以及最近发生的事件迁移到现在与将来,改变患者的自我认同感,增加患者改写问题的能力与毅力,根据不同时间刻画不同的蓝图,将患者的叙事内容写上蓝图,一一对应,通过融合例外故事与主线故事,从而达到纠正患者行为,改变患者习惯的目的。(4)外部见证人:陪伴患者与见证患者故事,共分为五个步骤,表达-意向-共鸣-触动-好奇,从而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与价值。
        1.3观察指标
        两组膀胱癌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应用VSA疼痛法[2]评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焦虑评分(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3]评估)、术后抑郁评分(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应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获取)、并发症(输尿管造口狭窄、感染、造口周围尿液性皮肤)。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术后临床指标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焦虑评分、术后抑郁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膀胱癌患者的术后临床指标

       
       
        2.2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输尿管造口狭窄1例、感染1例)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68%(输尿管造口狭窄4例、感染2例、造口周围尿液性皮肤3例),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叙事护理是后现代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一种治疗理念与方法,其核心理念认为人与疾病并不相等,疾病与疾病是一体,但也不是一体,每一位患者都是自己所患疾病的专家,都拥有一定的资源与能力,疾病并不能完全操控人。叙事护理重视人的生命、人的灵魂,认为灵魂与灵魂的交流才是最关键的。护士需要在倾听患者故事的过程中,充分进入患者的生命,用心与患者沟通,治疗患者生理痛苦的同时,治疗患者的心灵创伤,也在治愈自己的心灵创伤,双方共同参与彼此生命,共同见证彼此,共同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叙事护理的效果
        癌症是现今最让人恐惧的疾病之一,很多癌症患者在确诊后,立刻引发严重的不良情绪,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促使病情恶化,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膀胱癌也是其中的一种。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膀胱癌患者术后行叙事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
        由此可见,膀胱癌行腹壁造口术患者术后应用叙事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升患者的生存信心与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美兰.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后的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9):180-181.
        [2]郝海燕,胡心仪,王子恒, 等.膀胱癌术后双侧腹壁造口患者的延续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9,34(4):93-96.
        [3]马羚羊.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7):194-195.
        [4]陈月贤,陈小丽,许秀珍, 等.对老年膀胱癌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及治护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222-224.
        [5]宋真,李思恒,王春霞, 等.人文关怀理念在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8,39(z1):61-65.
        [6]戴幼治.人性化护理对膀胱癌围术期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2):1722-17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