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约束护理手段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谢倩男
[导读] 目的:探究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手段运用于精神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干预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手段运用于精神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干预价值。方法:对于2018年04月--2020年01月本医院精神科收治的70例患者实行项目仔细评定,所选择组别区分方法凭借抛硬币方式,不同组别最终入组35例,试验组采用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手段,参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手段,统计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总体占比情况、护理干预服务满意总体占比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总体占比情况比对参照组统计样本内容减少(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服务满意总体占比情况比对参照组统计样本内容增加(P<0.05)。结论:在精神科患者护理工作中选用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手段得到的干预效果良好。
【关键词】保护性约束护理手段;精神科;护理

        精神科患者存在一定特殊性,容易出现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一些行为[1]。为减少意外事件的出现,针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一定程度约束护理干预具有必要性[2]。这次将2018年04月--2020年01月本医院精神科收治的70例患者归入这次数据值指标调查内容,评估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手段使用在精神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干预意义。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研究资料
        下面针对2018年04月--2020年01月本医院精神科收治的70例患者开展样本数值评测资料,所采用组别区分方法参考抛硬币方式,不同组别最后归入例数35例。参照组:年纪统计数(45.36±2.14)岁;试验组:年纪统计数(45.47±2.36)岁。针对各组精神科患者以上基础样本内容予以评比,数值分析所得对应结果显现较低差距状况(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选择常规性护理干预手段
        实施健康知识宣教,予以心理方面疏通,告知患者控制自身行为,讲解注意项目涉及内容等。
1.2.2 试验组选择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手段
        (1)非紧急状况下:①掌握患者躯体相关病症、上肢及下肢肢体活动程度、以往疾病病史等。②若患者不能控制自己情绪,出现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行为的时候,予以患者劝说和安慰,促使患者情绪逐渐平和,可让患者采取击打软布包等方法,将其注意力转移,缓解其焦躁情绪。③如果上述干预没有获得效果,需尽快报告医生,将约束干预医嘱开出,做好约束衣服、保护带等约束物件准备工作。④在实行约束干预之前,尽量劝说患者积极配合,规避戴约束物件的时候形成肢体方面损害。⑤如果劝说没有获得效果,患者并不配合戴约束物件,则和其余工作人员一起协作使患者戴约束物件,并对约束物件松紧情况予以调节,规避太紧或是太松。⑥了解患者内心感受情况,开展心理方面疏通干预,告知注意项目。(2)紧急状况下:①促使患者极端情绪尽量平稳,和其余工作人员一起将患者所持危险物件移除,将约束物品准备好,及时开展对应约束干预。②告知医生在2小时中补开对应约束干预医嘱。③为患者实行约束干预的期间,相隔15分钟予以一次症状关注,相隔半小时予以一次情绪和依从度评定,对约束带个数及松紧度予以适当调整。④相隔2小时予以患者一次体位姿势改变,增加患者舒适性。(3)解除约束后:当患者情绪恢复平稳,其危险行为降低,和医生尽快沟通,开出解除约束干预医嘱,予以尽快除去约束物件。
1.3 有关指标
        计算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总体占比情况、护理干预服务满意总体占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χ2检验方式针对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总体占比情况、护理干预服务满意总体占比情况开展检测,数值内容加入SPSS 23.0完成核实,P<0.05,数值分析所得对应结果显现较高差距状况。
2. 结果
2.1 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总体占比情况
        指标研究结果内容中,试验组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总体占比情况与参照组统计样本内容开展比较后得以下降,数值分析所得对应结果显现较高差距状况(P<0.05)。
        表1  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总体占比情况

2.2 护理干预服务满意总体占比情况
        指标研究结果内容中,试验组护理干预服务满意总体占比情况与参照组统计样本内容开展比较后得以提升,数值分析所得对应结果显现较高差距状况(P<0.05)。
        表2  护理干预服务满意总体占比情况
 
3. 讨论
        精神科患者容易出现一定护理不良事件,影响其自身安全性及他人安全性,故常需为精神科患者实行一定约束护理干预。然而,如果精神科患者较长时间机体被约束,容易损伤其心理方面健康,导致其出现抵抗心理、敌对表现,加强护患之间矛盾情况[3]。
        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手段是依据物理形式、机械形式等对精神科患者机体予以束缚,对其身体行为予以适当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精神科患者伤害自身及伤及他人。本文涉及具体指标内容资料中,针对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手段、常规性护理干预手段实施相互比对,运用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手段之后,精神科患者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总体占比情况减低,护理干预服务满意总体占比情况增高。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手段主要是于精神科患者非紧急状况下、紧急状况下、解除约束后开展针对性约束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巡查频次,针对患者焦躁情况获得改善后适当调节约束带个数,当患者平稳后及时除去约束带,且做好患者心理方面安慰,详细讲解予以约束的相关原因,获得患者的理解,改善护患之间关系。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患者护理工作中提供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手段获得的干预效果相对较佳,能够减少精神科患者出现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情况,增加其对于护理干预服务的整体满意程度,显现出进一步推广运用的护理干预实施意义。
参考文献:
[1] 纪爱建.分层管理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控制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2):152.
[2] 李纪淑.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173-174.
[3] 陈琦,覃志松,赵毅基等.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1):59-60.
作者简介:谢倩男(1988年6月-)女,满族,河北省承德市,本科,护师,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