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与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律不齐患者失眠症状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的心律不齐并伴有失眠症状的患者共100例,通过计算机筛选,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综合护理)与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结果:经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逐周递增,且增幅较大,采取综合护理的方式并发症发生率为4%,常规护理为16%,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且并发症较低,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律不齐;失眠症状;应用
心律不齐即为心脏电传系统异常引起的心跳不规律、通常表现为过快或过慢,一般来说,心律不齐通过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接受手术治疗、辅以生活方式改善、定期随诊复查。在入院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甚至改善心律不齐引起的失眠症状[1]。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的心律不齐并伴有失眠症状的患者共100例,经医学诊断,所有患者均出现心律失常的典型症状。通过计算机筛选,分为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3.86±10.69岁)、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3.96±10.58岁),经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1)疾病宣传:在患者住院时,向患者普及心率不齐的基本常识,对于患者自身的疾病情况进行讲解与说明,可让患者更好了解自身病情。
(2)日常护理:在入院后,护理人员要每日对患者的心率、脉搏情况进行检测,如患者心率存在异常可能会出现休克或心力衰竭等情况,应立即上报主治医生,请求情况核实,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3)饮食护理:叮嘱患者注意饮食,切勿暴饮暴食,适当摄入蔬菜、水果、鲜肉类、避免饮浓茶与咖啡等。
1.2.2综合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用综合护理方式进行干预,主要如下:
(1)日常护理:护理人员要每日定时检测患者脉搏,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1min,另外还要对患者的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分析日常检测数据,当发现异常时,应立即与主治医生取得联系,寻找问题,排除隐患。
(2)心理护理:心律不齐极易引发失眠,长期失眠会带给患者较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患者在性格上还会发生转变,变得易怒易躁,针对患者的此种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建议患者多听轻音、空闲时间画画或者手工来缓解。
(3)环境与辅助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易眠的环境,将病房墙纸换成蓝色或者淡色系,保持室内通风与干燥,可在室内放置一些助眠植物,如芦荟、茉莉花、栀子花等。另外护理人员要做好家属的辅助工作,控制亲属朋友来探望的次数与时间,尽量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4)用药护理:护理人员要每日监督患者服药,用药(如抗心律失常药、排钾利尿剂等),期间若产生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叮嘱患者不可擅自停药、不可调整用药剂量与用药种类。
1.3 疗效标准
心律不齐患者失眠症状导致的并发症主要有:心绞痛、心力衰竭、脑栓塞、休克,并发症发生几率=(心绞痛+心力衰竭+脑栓塞+休克)/总例数*100%
睡眠时间采用专业检测仪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心绞痛(1例)、心力衰竭(1例)、脑栓塞(0例)、休克(0例),并发症发生几率=4%;对照组:心绞痛(1例)、心力衰竭(3例)、脑栓塞(2例)、休克(2例),并发症发生几率=16%,X2=4.000,P=0.046,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过程中两组患者睡眠时间对比
数据显示,在入院护理一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明显增加,且与对照组渐拉开差距,随着入院周数逐渐递增,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增长较明显,与对照组相比,睡眠潜伏期较长,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护理过程中两组患者睡眠时间对比()
3.讨论
心律失常又名心律不齐,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脏跳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患者可出现心悸、头晕、重者伴有晕厥、猝死风险,但通过综合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律不齐的主要病因可分为遗传与后天,后天因素中,生理性因素(运动、情绪)和病理性因素(心血管疾病、全身性原因)是主要方面。适当的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的并发症,并且会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2]。
传统的护理方式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患者心率失常并发症上收效甚微,传统的护理方式在患者的情绪护理与周边环境护理上有所欠缺,无法真正做到提高患者睡眠智联给,新的护理方式有望出现。
综合护理方式更注重患者的情绪护理与环境护理,经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综合护理方式大幅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的方式,对于心律不齐患者失眠症状具有缓解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慧艳.护理干预改善心律不齐患者失眠症状、降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v.5(06):76-78.
[2]李素荣.护理干预对失眠症患者改善睡眠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773-77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