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肩周炎疼痛及活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郭云富
[导读] 目的 就推拿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进行探讨
        摘要 目的 就推拿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以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推拿手法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取推拿手联合冲击波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47%和91.18% ,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对比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效果明显,在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方面优势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推拿手法;冲击波;肩周炎
        肩周炎是临床的一种多发性病症,由肩关节、周围组织病变导致,不但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危害身心健康。以往,临床均借助药物局部封闭疗法治疗,但效果不理想,逐渐被患者所摒弃。近年来,通过临床的不断探究得知,冲击波、推拿联合疗法可获得显著成效。笔者将本院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如下,旨在判定该联合疗法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推拿手法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取推拿手联合冲击波进行治疗。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1:13,年龄在22~76岁之间,平均(49.5±3.2)岁,平均病史(3.5±0.5)年,单肩病变患者29例,双肩病变患者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0:14,年龄在23~74岁之间,平均(48.6±2.9)岁,平均病史(2.9±0.7)年,单肩病变患者19例,双肩病变患者16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疾病诊断
        本次研究入选标准为:患者均属于肩周炎疾病诊断标准,且均有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典型症状;排除标准为:患者存在精神障碍、脏器受损、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患者等。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推拿手法进行治疗,①放松法。患者端坐后医生站立于患者一侧,并托住患者病变肘部,以揉、拿、推等手法进行肩关节放松(5min)。以上操作可有效松弛患者肘部相关韧带和组织,缓解该部位的疼痛感;②关节运动法。医生站立于缓则或肩部病变一侧,从肩部开始以由小至大的幅度开展欢动训练(2min),同时点、按天宗穴、曲池穴(1min),然后对穴位肌肉进行弹拨(连续4遍),然后以肩部开始来回搓动患者前臂(6遍)。以上推拿按照1次/日的频率持续2周治疗。
        以对照组治疗为此基础,实验组增加冲击波治疗。患者取侧卧位(健康肢体一侧)并将肩部充分暴露,准确寻找疼痛区进行冲击波治疗,按照1次/日,1次/20min的标准进行治疗,同样持续治疗2周。,
持续2周。
        1.4评定项目
        治愈:症状完全消退;缓解:症状减少,患病肩关节节本回复功能;无效:所有症状及关节功能无任何变化;疼痛度标准界定:借助视觉模拟评分法将疼痛划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8分,重度疼痛9~10分;运动标准:以患者能否摸背、摸耳,肩部内外旋转为标准,分数高代表功能好。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计量资料表示为(x±s),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并以χ2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疗效对比
        对照组中,治愈患者12例,缓解患者14例,无效患者8,有效率为76.47%;实验组中,治愈患者16例,缓解患者15例,无效患者3例,有效率91.18%。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疼痛度对比 (见表1)
        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本组前后对比有明显改变,且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疼痛度比较(n=42,x±s,分)






        与对照组比较,cP<0.05 
        3讨论
        从临床来看,肩周炎的发病原因较多,且多集中于40~50岁人群,典型症状是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有报告证明,患者多具有自愈能力,仅有少数患者存在功能性障碍。多数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均可治愈,若延误治疗则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传统推拿疗法具有活血化瘀及通筋活络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肩部血液流通情况。以推拿手法为基础联合冲击波治疗具有更好的穿透性,本研究证实该治疗方法在疼痛缓解、肩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较传统推拿治疗有显著效果,且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推拿手法联合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效果明显,在疼痛改善与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盘德,彭小文,容小川,等.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治疗次数与镇痛效果的关系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33(6):519-523.
  [2]张敏博,孙海峰,刘颖.等.体外冲击波结合推拿摇肩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5,5(12):151-152.
  [3]丁海涛,唐学章,贾云芳,等.冲击波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5):468-4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