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戴凯旋 魏芳
[导读] 目的:分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黄精四草汤加味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黄精四草汤加味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3月份至2020年3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96例,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黄精四草汤加味;缺血性脑血管;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治疗效果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及发病急等特点,在中老年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患病后有很多的老年患者会出现身体机能退化等情况,并且还有一些老年患者会伴有一定的慢性疾病。传统的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方法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疾病治疗要求,为了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给予患者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方法[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9年3月份至2020年3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96例,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有48例,男24例,女24例,年龄为47-84岁,平均年龄为(70.3±4.3)岁;病程为0.5-20年,平均病程为(13.5±2.6)年。观察组有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为45-87岁,平均年龄为(71.4±4.6)岁;病程为1-19年,平均病程为(14.2±2.8)年。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国药准字Z33020177,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16mL,每日1次,静脉滴注;给予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国药准字H44025079,广东远大药业有限公司),5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个疗程为10d,应连续治疗3个疗程。
1.2.2观察组
给予患者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方法,药方为:夏枯草20g、黄精20g、益母草15g、车前子12g、豨莶草10g,水蛭10g、丹参10g、地龙6g、川牛膝6g、全蝎0.5g、人工牛黄0.5g。对于痰湿雍盛者,应在药方中增加胆南星、陈皮、半夏。对于肝阳上亢者,应在药方中增加天麻、钩藤。对于阴虚阳亢者,应在药方中增加菊花、生地、知母。对于血瘀者,应在药方中增加水蛭、汉三七和云南白药。服用方法为以水煎服或使用牛黄冲服,每日2次,1个疗程为15d,应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用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0-4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比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NIHSS评分为依据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显效为降低46%-100%;有效为降低18%-45%;无效为降低<18%[3]。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s)
 
2.2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2 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比(±s)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中被纳入“中风”范畴,发病机制为气血逆乱及阴阳失调,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主要以气虚血瘀证及阴虚风动证为主。血栓梗死被纳入到“瘀血”范畴中,多种症候、出血与病发症同时产生极易产生于新血不生及瘀血不去情况下产生。在疾病临床治疗中,倡导使用黄精四草汤治疗方法,所展现出来的功效为祛风醒脑、平肝潜阳,能够达到标本兼治效果。有助于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使患者的局部血液供应得以改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4]。
        研究结果显示,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说明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应用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应在疾病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应用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芦晓宏.通窍活血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J].四川中医,2020,38(03):102-105.
[2]杜宏梅.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04):106-107.
[3]董凤.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04):56-58.
[4]陶红. 血府逐瘀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46-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