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陈聪慧
[导读] 目的 研究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结核性胸膜炎疾病治疗的7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的35例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将其看作实验组;另外3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穿刺抽吸胸水方法进行治疗,将其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引流情况、胸穿数量、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胸水引流量以及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胸穿数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也比对照组高,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用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对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胸水引流量,减少胸穿数量和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
结核性胸膜炎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或者其中的代谢物进入高敏状态的胸膜腔而引起的一系列胸膜炎症,通常情况下,结核性胸膜炎会发展成两种情况:其一,病灶逐渐消失或者胸膜变厚,其二,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物一直处于高敏状态,继而转发为渗出性的胸膜炎疾病。通过对此类疾病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渗出液中含有蛋白质、炎性细胞、粗纤维细胞因子等物质,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会使患者胸膜腔纤维蛋白出现不同程度的转换紊乱、纤维蛋白沉积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运行,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以因此,加强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研究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后期相关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结核性胸膜炎治疗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患者,实验组实施胸腔闭式引流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胸水穿刺抽吸治疗方法。其中,实验组的患者中有男19例,女16例,年龄在19-59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7例,女18例,年龄在21-6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被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疾病,经过B超检查,所有患者胸腔内均存在胸水,且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胸水穿刺抽吸治疗方法,通过B超显示的胸水情况进行抽吸治疗,每周抽液2次,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但必须切实注意每次的抽液量不能超出1000ml。在完成抽液工作后,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分隔情况,如果存在,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胸膜腔注射UK和氯化钠溶液[1]。
实验组的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首先,需要要求患者采取坐位进行胸腔B超定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胸腔进行局部麻醉,在胸腔中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此来实施胸腔闭式引流,引流的时间应控制在每分钟10ml,每天的引流胸水量应控制在900ml左右。患者的胸腔穿刺点应采用无菌的透明敷贴进行封闭,在引流过程中发现不能引流出胸水时,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的胸膜腔内注射UK和氯化钠溶液,断开引流袋,关闭置入的引流管夹[2]。第二天重新连接引流管进行引流操作。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引流情况、胸穿数量、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引流情况的观察主要包括患者的胸水引流量以及减少程度,临床治疗有效率主要包括治愈、有效以及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21.0进行分析,且当P<0.05时,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情况
通过表1数据可以得知,实验组患者的胸水引流量以及减少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引流情况比较(x±s)

2.2比较两组患者的胸穿数量以及住院时间
通过表2数据可以得知,实验组患者的胸穿数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胸穿数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x±s)
 
2.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表3数据可以得知,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感染性胸腔积液引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中,出现渗出性胸膜炎的患者会出现大量的积液,严重压迫患者肺脏的正常运行,并且还会对膈肌的活动造成一定的限制,大大降低患者的肺活量。就当前的结核性胸膜炎来看,这种疾病所形成的胸腔积液属于一种胸腔渗出液,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纤维蛋白等,而患者的胸膜位置沉积胸液中存在的纤维蛋白,其会作为一种炎性细胞,严重影响患者血管的通透情况,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纤维细胞在胸腔内的粘附和过度增长,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胸膜增厚或粘连的情况,对于疾病的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关研究中曾经提到[3],如果不能对结核性胸膜炎疾病进行及时的治疗,就会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在治疗后期很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胸膜黏连、增厚情况,严重时还会因为胸腔积液引起脓胸、肺膨胀不全等情况。基于此,当前临床治疗的关键点就在于有效减少患者的胸腔积液量,而通过对当前临床治疗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常规性的抽吸胸液以及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是降低胸腔积液量的主要方法,也是较为有效的措施,将这些方法与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再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结核性胸膜炎疾病情况,降低胸膜增厚情况的发生。但是通过深入分析得知,常规性的抽吸胸液呈现出来的治疗效果比较一般,患者的胸腔积液减少量不明显,实现不了快速治疗的目的。而胸腔闭式引流呈现出来的胸腔积液引流效果比较显著,胸膜黏连、增厚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其采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可有效减少胸腔穿刺情况,以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基于此,本文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实验组患者的引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穿刺次数、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患者少,且临床治疗有效率也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胸腔闭式引流对于结核性胸膜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胸腔闭式引流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方面非常显著,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胸腔积液引流情况非常理想,且有效减少了胸腔穿刺次数和住院时间,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林文剑.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66-67.
[2]张艳丽,武丽,张贵贤,李福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3(09):1105-1108+1113.
[3]陈锋.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4):1927-19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