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意义。方法:研究进行的时间段在2017年1月~2020年1月,纳入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处理,其中,乙型肝炎分为五个小组,A组(轻度慢性肝炎)20例、B组(中度乙型肝炎)20例、C组(重度乙型肝炎)20例、D组(肝硬变)10例、E组(肝癌)10例,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观察对象的肿瘤标志物,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有所不同,均与普通健康体检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以作为临床进行诊断、分类、预后观察的重要项目,准确了解患者病情。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肿瘤标志物;检测意义
一直以来,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率都较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主要有全身乏力、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等[1]。慢性乙型肝炎可以通过乙肝病毒检测来进行诊断。临床上可通过抗原检测来对患者进行分类,如果患者呈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DNA为阳性,并且患者会表现出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情况[2];还有一类患者属于E抗原阴性的情况,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病毒DNA也呈慢性,患者的转氨酶会升高[3]。乙肝危害非常大,做好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检测非常重要,本次研究,纳入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比分析,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意义,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进行的时间段在2017年1月~2020年1月,纳入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处理,其中,乙型肝炎分为五个小组,A组(轻度慢性肝炎)20例、B组(中度乙型肝炎)20例、C组(重度乙型肝炎)20例、D组(肝硬变)10例、E组(肝癌)10例,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乙型肝炎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9例、41例;患者年龄在21~58岁,平均(39.5±2.3)岁;健康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均40例,患者年龄最大和最小为59岁、20岁,平均年龄(38.7±2.4)岁。
1.2方法
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β2-微球蛋白(β2-MC)、铁蛋白(SF)等,抽取患者空腹血压样本,离心后取得血清,检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含量。
1.3观察指标
统计各组观察对象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β2-微球蛋白(β2-MC)、铁蛋白(SF)含量,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在研究进行中,准确记录观察项目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分类,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X2);而计量资料(x±s),则进行T检验,评定具有显著差异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有所不同,均与普通健康体检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乙型肝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png)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于临床常见疾病,随着其发病率的提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检查受到广泛关注,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评估中,需要结合多种措施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7]。首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临床问诊,询问患者疾病史等,然后结合实验室分析,全面评价患者病情。本次研究,纳入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比分析,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意义,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有所不同,均与普通健康体检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患者病情判断的过程中,结合观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β2-微球蛋白(β2-MC)、铁蛋白(SF)等肿瘤标志物,可以观察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检测结果与普通健康人群有明显差异,并且不同类型肝炎患者的结果,也有所不同,在临床进行鉴别分析的价值高。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以作为临床进行诊断、分类、预后观察的重要项目,准确了解患者病情。
参考文献:
[1] 王婧涵,李嘉,赵新颜等.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2(21):1702-1705.
[2] 汪洁.慢性乙型肝炎、乙型重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CA199、CEA、SF的改变及其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6.
[3] 纽景奎.C 反应蛋白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6):4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