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对提高放射技术管理水平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李宝圆
[导读] 目的:探究分析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对提高放射技术管理水平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对提高放射技术管理水平效果。 方法:  2019.1-2019.12,选取在本院放射科进行影像学检查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将患者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影像学检查,不给予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应用;观察组40例在影像学检查期间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100.0%、报告符合率100.0%、异常者随访率97.5%均大于对照组的90.0%、87.5%、77.5%(P<0.05)。观察组的体位、伪影不佳率0、受检者信息不符率0均小于对照组7.5%、5.0%(P<0.05)。结论:在放射科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与报告符合率,可有效提高放射技术的管理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 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放射技术;影像学检查
        近年来我国影像学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渗入医疗领域中。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技术处理图像储存和传输的数字化系统,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效率高、影像可通过数字化传输重现等优点。近年来,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在磁共振成像以及螺旋CT等放射科室中得到广泛应用。有研究[1]指出,应用该系统,可有效提高放射科的技术管理。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对提高放射技术管理水平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1-2019.12,选取在本院放射科进行影像学检查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将患者分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女患者各有24例、16例;年龄区间在18-76岁,平均(47.19±5.45)岁。对照组男女患者各有22例、18例;年龄区间在18-77岁,平均(47.64±5.43)岁。两组数据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影像学检查,不给予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应用。
        观察组40例在影像学检查期间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患者挂号就诊后,信息传入系统,医生开出电子申请单,患者可前往放射科进行检查。放射科通过扫描患者的电子申请单、缴费清单,将相关信息纳入等级系统后,可自动生成号码,并出示打印条码。完成相关等级后,系统可指导患者进入机房,实施放射性检查。然后通过信息计数将患者的检查图像传送到系统,系统自动保存、处理。放射科医师则根据系统,直接在计算机上观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有效诊断,然后将诊断结果保存子胸服务器中,打印诊断报告与图像结果,将需要打印的材料发送到自助打印系统中。临床医生则根据系统,调取患者的诊断报告,并在诊断报告基础上进行诊治工作。检查结束后,患者需遵照医嘱,在规定时间内在自动打印机上扫描相关条形码,打印报告与图像。系统直接管理所有影像资料与诊断资料,在线有效储存期是3年,方便患者或是医师在后期调取诊断结果、图像,判断患者的治疗结果。
        1.3观察指标
        两组放射科管理水平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100.0%、报告符合率100.0%、异常者随访率97.5%均大于对照组的90.0%、87.5%、77.5%(P<0.05)。观察组的体位、伪影不佳率0、受检者信息不符率0均小于对照组7.5%、5.0%(P<0.05)。详情见表一。
        表1 两组放射科管理水平比较(n/%)

       
       
3·讨论
        利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可通过计算机技术与医院放射科各项设备进行无缝对接,系统能够将影像学资料转变为可储存的数字化信息,可将数字化信息传送到服务器中,进行分类归档。再者,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还可适应临床医师的各项诊断需求,将数字化信息调节到相应的程度,可让影像长期储存的同时,实现影像信息共享、传输。再者,系统还可辅助放射科日常管理,比如记录放射科医护人员的日常出勤情况、业务学习情况、收支情况等等[2]。
        也有研究[3]指出,在放射科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符合率(98.98% VS 92.86%)与报告符合率(100.00% VS 95.92%)。本研究赞成这一观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的观察组诊断符合率100.0%、报告符合率100.0%、异常者随访率97.5%均大于对照组的90.0%、87.5%、77.5%,体位、伪影不佳率0、受检者信息不符率0小于对照组7.5%、5.0%。原因如下:通过系统可建立电子病历,可减少纸质病历,可减少医院运营成本,可减少胶片位置偏差造成的缺陷,可辅助医生随时查阅相关资料;系统获取的影像学资料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提高患者的受检效率与受检速度,可减少人力物力,可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可提高疾病的确诊率。
        由上可知,在放射科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放射科的技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森法,陈丹红.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3):54-55.
[2]刘童,包莉霞,孔维亮.放射科质量管理中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的 作用探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4):235-236.
[3]曹慧萍,赵润.探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