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DNA倍体分析联合阴道镜及病理活检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74例进行DNA倍体分析检测报告异常患者纳入至本实验中,所有患者分别接受病理组织学活检与阴道镜检查,对三种检查方式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状况进行分析。结果:DNA倍体分析异常患者74例中,经病理检查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患者52例,占比是70.27%(52/74);经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CIN与宫颈癌的52例患者中,存在DNA异倍体5C细胞者48例,占比为92.31%(48/52);52例经病理明确诊断为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患者中,经阴道镜检查图像异常者27例,检出率为51.92%(27/52)。结论:DNA倍体分析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可促进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确诊率提高,同时也可以将异常病变状况清楚显示出来,以便更好的判断疾病,及早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重要数据参考,值得推广、采纳。
关键词:癌前病变;宫颈癌;阴道镜;DNA倍体分析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该病患病率仅低于乳腺癌。近年,宫颈癌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并以上升趋势呈现,而且患病人群逐渐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1]。据有关资料显示[2],宫颈癌疾病发生影响因素有很多,其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所以需要及早诊断与筛查。本文主要针对DNA倍体分析联合阴道镜及病理活检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74例进行DNA倍体分析检测报告异常患者纳入至本实验中,年龄取值25岁至59岁,均龄值数(33.52±2.69)岁。入选标准:①自愿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②具有性生活史;③受检前3日未同房;排除标准:①具有宫颈手术史或者子宫切除史;②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③具有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史;④受检前2日进行阴道冲洗和阴道治疗者;⑤患者因个人因素拒绝或者中途选择退出;⑥具有精神疾病史和心理障碍史;⑦合并肝、肾、心等器官功能不全;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
1.2 方法
专业妇科医师在窥阴镜辅助下对特制宫颈刷的使用进行指导,于宫颈管内部顺时针旋转3圈至5圈,取下刷头后放置于样本收集管中浸泡,送至实验室将其制成2张薄片,针对福尔根染色的图片进行DNA倍体分析。常规细胞学诊断巴氏染色的图片,并让具备丰富经验的专业病理科医师负责诊断。通过SLC-2000B型光电一体化阴道镜开展阴道镜检查,通过3%冰醋酸对宫颈涂布,对阴道镜图像观察并保存留档。
1.3 观察指标
对DNA倍体分析与病理诊断关系、DNA倍体分析联合阴道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关系。异常诊断标准:DNA倍体:DNA指数处于1.5至2.5的4C或者3C细胞在被检测上皮细胞的10%以上,而且伴有DNA倍体异常标志物5C细胞,指数超过2.5。宫颈图像:浸润癌、点状血管、镶嵌和白色上皮。病理诊断: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实验数据,率(%)表示计量资料。
2 结果
2.1 DNA倍体分析与病理诊断关系
经病理确诊为CIN与宫颈癌患者52例,通过DNA倍体分析检出48例,而且CINⅡ级与以上的阳性检出率为100%,详细内容如下表1。
表1 DNA倍体分析与病理诊断关系[n(%)]
.png)
2.2 DNA倍体分析联合阴道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关系
经阴道镜检查图像异常患者27例,占比为36.49%(27/74),病理确诊为CIN与宫颈癌患者52例中,经阴道镜检出27例,占比为51.92%,具体内容如下表2。
表2 DNA倍体分析联合阴道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关系[n(%)]
.png)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针对30岁至35岁人群极易诱发原位癌,浸润癌患病人群以45岁至55岁为主,近年该病患病人群逐渐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3]。该病从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其日常生活质量。所以,应及早诊断和筛查宫颈癌与癌前病变。
本实验中,患者通过DNA倍体分析检测报告中呈现异常者,均接受病理组织学活检。DNA倍体分析异常患者74例中,经病理检查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患者52例,占比是70.27%(52/74),由此分析,DNA倍体分析异常可以将患者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状况等清晰的反映出来,促进宫颈癌诊断率提高,进而被广泛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中[4]。
与此同时,本实验通过对DNA异倍体5C细胞与病理诊断的关系进行分析,经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CIN与宫颈癌的52例患者中,存在DNA异倍体5C细胞者48例,占比为92.31%(48/52),而且超过CINⅡ级的患者阳性检出率均是100%,由此可见,异倍体5C细胞是宫颈癌与超过CINⅡ级评价的主要指标。而且本实验中对DNA倍体分析联合阴道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关系进行了分析,52例经病理明确诊断为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患者中,经阴道镜检查图像异常者27例,检出率为51.92%(27/52)。阴道镜检查方法能够及早发现宫颈病变,并可以显示异常的位置并定点进行活检,联合病理学方式进行检查、诊断,有助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提高,及时对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等诊断,防止对生殖道盲目的进行创伤性多点活检,不仅减轻了创伤,同时也促进了阳性检出率提高,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患者,从而促进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提高[5-6]。
总而言之,DNA倍体分析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可促进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确诊率提高,同时也可以将异常病变状况清楚显示出来,以便更好的判断疾病,及早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重要数据参考,值得推广、采纳。
参考文献:
[1] 章根琴, 王楠. 阴道镜联合高频电波环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4(10):1474-1477.
[2] 蔡莲娆. 阴道镜联合高频电波环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 19(11):74-75.
[3] 贺秀香. TCT与HPV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期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医刊, 2019, 46(1):66-69.
[4] 张艳萍, 翟继芳.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及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刊, 2017, 44(18):100-102.
[5] 范莹莹, 张健, 徐冰. Aptima HPV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7, 46(2):162-164.
[6] 孙宇虹, 朱正英. 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高危性人类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J]. 安徽医药, 2017, 21(1):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