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隐血与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唐昌伟 张潇月 熊杨
[导读] 目的:讨论粪便隐血与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效果。
        【摘要】目的:讨论粪便隐血与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将50例于2018年6月-2020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入选患者均实施粪便隐血与肿瘤标志物检测,本次研究诊断金标准为病理诊断结果,评判标准:粪便隐血与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准确率。结果:5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经病理诊断后有45例确诊,剩余3例为局限性结肠炎、2例为肠结核。粪便隐血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下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水平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与单独性实施粪便隐血检测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相比,这两种检测方式联合实施下结直肠癌病症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粪便隐血;肿瘤标志物;诊断;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属于临床中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病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速度快以及病死率高的特点,近年来,该病症在临床上的患病率呈现了逐渐上升趋势,数据统计[1],每年大约会有50多万死于结直肠癌病症,尽早实现该病症的诊疗积极改善患者病情预后情况,提高其生存质量。当前,临床上用于诊断结直肠癌方法包括有粪便隐血检测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经临床经验显示[2],这两种检测方法均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产生检测结果不高,若联合实施则可取长补短,提高诊断阳性率。基于此,本文对本院2018年6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5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实施粪便隐血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后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50例于2018年6月-2020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已排除消化系统疾病、肝硬化、慢性肝炎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基本资料: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7:23,平均年龄为(63.8±3.5)岁。所有入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积极参与。
        1.2方法
        1.2.1粪便隐血检测:同一患者收集2份粪便标本,而后借助于便隐血胶条金测纸对所及粪便血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显示:2份检测结果均属于阳性时,即可此次诊断结果为阳性,若2份检测结果出现差异时,即一阴一阳时,也认定为阳性。
        1.2.2肿瘤标志物检测:该项检测内容主要为患者粪便中的P53及APC,先对患者粪便中的DNA进行提取,将0.5g的粪便加入至抽提液中进行混合摇匀,以1000r/min的离心速度对其进行离心处理,时间为5min,重复性提取3次而后取上清液。在处理后沉淀物内以24:1的比例加入氯仿-异戊醇后混合摇匀,再进行10min的离心处理后转移上清液。将缓冲液加入至经氯仿-异戊醇处理后的沉淀物中,使其浓度保持在3mol/L,pH值保持在5.2,常规放置2小时,进行15min的离心处理后去除上清液。借助于酒精对沉淀物进行冲洗,次数为2次,将其晾干后进行溶解处理,而后再进行离心处理,并将沉淀物去除。利用电泳法对上清液中的DNA进行验证,而后将其放置于温度在零下20℃左右的环境中备用,对APC进行检验,设计引物,数量为2个,对PCR进行扩张,扩张次数为60次,延展时间为10min,最后再利用电泳法对PCR进行观察。对P53进行经验后,将5-8处显子作为引物,对PCR进行扩展,调整好相应扩展条件,对PCR产物进行电泳处理后借助于显现法观察结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粪便隐血与肿瘤标志物单独与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准确率,本次研究诊断金标准为病理诊断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P值用SPSS22.0软件计算,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计算,统计学差异评判标准为:P<0.05。
        2.结果
        2.1病理诊断结果
        5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经病理诊断后有45例确诊,剩余3例为局限性结肠炎、2例为肠结核。
        2.2粪便隐血与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
        粪便隐血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下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水平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0.05,见表1。
        表1粪便隐血与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

        注:与单一检测方式相比,*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结直肠病症的方法包括有病理检查、生化学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粪便隐血属于生化学检测中常见方式,该检测方法无创,可通过对患者粪便中过氧化酶活性等成分进行检验来得到诊断结果,但是单纯性实施该诊断方法不仅无法准确判断患者出血位置,且会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3]。与粪便隐血检测相比,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结直肠癌病症的诊断阳性率更高,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TRSGF、CA125、CA242、CA153、CEA等,其中TRSGF是由肿瘤细胞分泌而来,随着肿瘤患者病情发展释放出大量肿瘤因子,即TRSGF,该物质对结直肠癌病症的检出率较差,易出现漏诊现象。CEA是由结肠黏膜分离而来,属于肿瘤疾病的常见辅助检验指标,但其诊断敏感性较低,容易出现漏诊现象。CA125、CA242、CA153均属于不同抗原检测物,其在结直肠癌病症的诊断中也存在一定的漏诊机率[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粪便隐血检测与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联合实施下所取得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实施这两者检测方式,建议疑似结直肠癌患者实施粪便隐血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实现其病症的尽早诊断,为其病症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与单独性实施粪便隐血检测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相比,这两种检测方式联合实施下结直肠癌病症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香.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粪便隐血及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J].健康必读,2020,8(3):45.
        [2]王洋,王翠芳.粪便隐血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6):56-58.
        [3]何志浩,杨月星.粪便隐血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15):44-46.
        [4]张志伟.粪便隐血及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在诊断结直肠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7):187-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