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的塑造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马福梅
[导读] 目的 研究分析代币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的塑造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代币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的塑造作用。方法 本文对2019年3月-2019年12月正处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3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管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6个月的代币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NOSIE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NOSIE评分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将代币治疗的方法应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塑造患者的正性行为,并且对于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代币治疗;精神分裂症;康复期;行为;塑造作用
        据当前的临床数据表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非常复杂,当前临床上对于其发病原因还不够明确,但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可以发现,此类疾病的病程反复,并且还会不断的发展。就当前的精神分裂症治疗而言,患者长期处于封闭、单调的住院环境中,很容易会导致其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大大降低,其行为方式更有可能出现偏离正常的情况。在此过程中,这样不良的行为方式和社会适应力方面的欠缺很有可能会影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院在2019年3月开始将代币治疗方法应用起来,以此来进一步矫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行为,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对2019年3月-2019年12月处于康复期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的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代币治疗。其中,对照组的患者中有男15例,年龄在21-63岁,病程在2-5年;实验组的患者中有男15例,年龄在19-49岁,病程在1-6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满足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均进行过抗精神药物的治疗,经过主治医师的评价,患者的精神病症状小时,处于康复阶段。
        1.2方法
        本研究主要按照自愿入组的原则进行,患者家属均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采用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组织患者进行简单的娱乐活动,治疗和康复模式相对单一。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代币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根据患者在实际康复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按照基础型基本和奖励性积分结合开展相应的考核。在此过程中,基础性积分主要指的是对患者日常行为以及社会交往情况进行培养,其中,主要考核患者的个人卫生情况、康复活动的参与程度以及与其他患者的合作能力等,每次参与康复活动都对患者的活动进行相应的评分,达到考核标准后记录1分,如果在患者参与康复活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发现患者没有准确遵守相应的活动流程,并且相应的考核点未达到相关规定,护理人员将会进行第一次警告,并督促患者积极整改,一旦发现第二次依然没有改正,护理人员可以取消患者的基础积分[1]。
        其次,奖励性积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特长、兴趣等情况设置相应活动的组长,例如:活动室组长、文创组组长等,各个小组按照医护人员提出的相关工作标准,按要求完成任务,以此来对其工作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在此过程中,活动室组长的工作主要是协助护理人员对活动室的物品进行相应的整理和维护,文创组组长主要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撰写相关文章,制作宣传栏和板报。每个月的月底,医护人员会按照各组的工作完成质量情况给予1-5分不等的奖励性积分。(2)在日常的手工作业制作过程中,患者独立完成的手工作业,医护人员会按照难易程度给予其2-20分的奖励性积分。
        1.3评价指标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情况主要利用IPROS量表进行评测,其中主要包括患者的工疗、生活、社交、卫生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个人兴趣,分数越高,疾病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21.0进行分析,且当P<0.05时,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康复效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得知,实验组治疗后的IPRO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康复效果比较(x±s)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OSIE评分
        通过表2数据可以得知,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指标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OSIE评分比较(x±s)
 
         3讨论
        众所周知,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此类疾病的病程比较长,并且慢性发展的倾向也比较大,很多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在后期都会出现精神衰竭的情况。通过对此类疾病的深入分析发现,对住院患者封闭式的管理以及单一的生活方式导致患者在出院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阻碍。行为治疗理论中提到,人们出现的正常和不正常行为都是学习下的产物,人对环境特殊刺激所带来的反应被反复强化成“神经症”的症状[2],而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理论文献深入分析发现,代币行为治疗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起到引导的生活技能训练以及社会行为的引导作用,并且也能有效消除精神分裂症疾病药物治疗中不可避免的不良行为。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深入研究了代币治疗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中的塑造作用,其中主要通过护理人员定期开展相应的正性行为讲述以及相应的物质奖励,来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其后期生活品质的提升提供保障。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结果表明,实施代币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工疗、生活、社交等方面的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且不良情绪的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代币治疗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有一定的有利影响。
        总而言之,代币治疗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行为有明显的改造作用,能够帮助其塑造正性行为,有利于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为其今后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帆,许秀宾.代币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的塑造作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32):154-156.
        [2]黄国光,陈强,李梁.行为与药物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4(09):1628-1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