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及管理要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 刘淑波
[导读] 近年来医疗纠纷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对正常医疗秩序造成影响,同时损害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摘要:近年来医疗纠纷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对正常医疗秩序造成影响,同时损害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更不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设,医患紧张关系已成为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应将医疗纠纷预防及处理措施列入法制化轨道,加大管理力度,最大程度的减轻医疗纠纷所带来损失及损害。本文分析了医疗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对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前言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某一意见不统一或责任划分不一致而引起的纠纷问题,在各媒体、网络报道中医患纠纷或矛盾激化问题时有发生,同时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医务人员被谩骂、暴力伤医事件发生率逐年增加,如此大大破坏正常医疗工作秩序,同时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院社会形象受到质疑,对医院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应对当前医患纠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可行性管理办法,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保护双反合法权益。
一、当前医患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1.医院因素
        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一些医疗纠纷的潜在隐患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出现漏诊误诊、病历文书书写不当、不规范用药、治疗方案不完善,治疗后并发症、病情观测疏忽等,这些因素均有可能造成医疗纠纷,从其根本原因进行分析,总体而言可总结为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医疗过失、医疗技术水平问题,当前我国医疗水平正在逐步提升之中,但一些基层医院其内部设施仍未完善,医疗人员技术水平不足,无法达到患者的需求水平,因此会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第二,监管不到位,部分医疗人员自身经验不足或缺乏责任心,从而延误患者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疾病恶化而引起纷争。甚至是部分人员个人职业道德缺乏,在诊疗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不仅损害患者合法权益,同时损害医院良好形象,进而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1]。第三,护患沟通不良,对护患沟通认识不足,在进行疾病诊疗时并未将各项情况作到一一讲解告知,有时还存在患者盲目签字的情况,后期治疗效果与患者预期结果不相符,从而造成医患纠纷。第四,服务意识不足,医疗服务意识缺乏,工作责任心不足,未能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解决其疑难问题,护患关系不和谐,如此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就会引起患者的主观偏见,导致医患纠纷无法协调。
        2.患者因素
        第一,患者的维权益意识逐渐增强,在医疗服务中一旦出现对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就会出现不满情绪,如此极易引起医患纠纷。第二,患者自身医疗认知缺乏,因此过高期望医疗结果,中途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便会对医疗方案产生质疑,进而造成医疗纠纷。第三,患者自身疾病治疗效果期望过高,因医疗风险的发生而产生医疗纠纷,甚至会演变为过激行为[2]。第四,患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未能遵照医嘱进行治疗,中途发生意外将不合理原因推至医院方面,或是未能遵守医院规范擅自停止治疗离开,或因诊疗手段的不同,出现意外事故时追究医院责任,从而引起医疗纷争。
二、具体的解决管理措施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从以往医患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通常情况下医生处于主动地位,患者被动接受服务,应改变这一模式,构建共同参与型的现代医患关系,医生指导,患者主动参与配合诊疗,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建立尊重与信任的医患关系。

而其中沟通是重要纽带,医疗人员应保证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最终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如此可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3]。
        2.完善制度体系,法制化管理
        以法律法规为制度保障,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应有一套完善的、独立的医事法,其中明确医患双方各自的职责与义务,完善行为规范与标准,将具体的医疗损害赔偿及处罚项目等列出,使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及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其次从药品流通环节入手,加大源头控制,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及监督力度,保证患者可以到基础的医疗保障,同时扩张医疗服务范围,从单纯疾病诊治逐渐向促进患者健康,增强生活质量转变[4]。
        3.明确医患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从医院角度来讲,患者就医时应履行对患者的各项义务,如告知义务等,如此可降低医患纠纷的风险。提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医疗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损害,保证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如出现侵权行为需为患者知情同意,针对特殊治疗,诊疗工作之前应征求患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如此既保证了患者的相关权益,也实现了医疗人员的自我保护。
        4.强化医护人员的法制教育
        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制教育,可有效避免医疗纷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明确自身义务,向外邀请专业法律专家开展知识讲座,为医疗人员讲解医疗工作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从而能够准确对医疗服务范围进行界定,不仅可以有效约束医护人员行为,同时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5]。第二,学习相关知识,组织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提升法律知识水平。第三,增强证据意识,在医疗工作开展过程中,准确记录病历不得擅自修改涂抹,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诊疗工作开展之前,将相关事宜主动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并同意签字,保证有凭有据。
        5.构建以人为本医院文化
        医院是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聚集地,因此应构建良好的医院环境,促使患者心理愉悦、安心,同时帮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疗的信心,从而能够更好的恢复健康。从医院文化建设出发,在良好文化的作用下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6]。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完善,促使医疗纠纷的处理更加科学、规范,增强管理力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尽可能的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及社会稳定发展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熊丽荣,李海明,黄海聪,等.急诊科医生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措施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3):28-29.
[2]魏娟珍,王康顺,王晓丽,等.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旬刊, 2016,10(9):291-291.
[3]王晓玲.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纠纷产生的原因及管理对策探讨[J].今日健康, 2016,15(1):221-221.
[4]尹亚平,郑伟,李大荣.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探讨及管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 2019,35(02):147+150.
[5]秦玉君.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纠纷产生的原因及管理对策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7):233-233.
[6]姚男华.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细节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 14(11):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