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护理措施对臁疮患者临床疗效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28例臁疮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入组时随机分为对照组(n=64例)、实验组(n=64例)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采取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各项症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臁疮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症候积分,缓解症状,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中医护理;臁疮;满意度
臁疮又被称之为裙边疮,是指发生于小腿下部的一种慢性溃疡皮肤病,多发于长期静脉曲张、下肢丹毒患者中,若不及时治疗,会随着病情加重,既影响患者行动能力,还会导致皮肤反复溃疡,引起癌变等症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以往,对于臁疮患者治疗时采取常规护理,但疗效较差。因此,本次研究将对臁疮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措施,并对其疗效和满意度予以分析,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28例臁疮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入组时随机分为对照组(n=64例)、实验组(n=64例)两组。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4:30,年龄区间在42~78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58.36±2.15)岁;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3:31,年龄区间在43~79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58.47±2.21)岁。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抬高患肢,定期更换、包扎敷料,给予饮食指导。实验组则采取中医护理:(1)情志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针对情绪波动较大者,给予心理疏导,告知患者病因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健康和护理意识。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情况,要求患者保持良好心情,促进和谐护患关系,提高依从性。(2)中药外敷,对于局部红肿或者浅烂渗液相对较多者,可通过紫草油、黄马酒收敛。而针对溃烂伤、分泌物清稀者,可给予红油膏、九华膏外敷,以有效促进创面生长。(3)中药湿敷,方剂由板蓝根、香附、木贼、白矾、苍耳子、蛇床子、透骨草、地肤子、大青叶各30个、石榴皮50g、白及20g和侧柏叶100g组成,用水煎煮,取汁1000ml。湿敷前先清理坏死组织和创面,再取药汁湿敷,1次30min,并间隔10min淋药1次,若渗出液较多患者,要及时更换敷布,防止分泌物引起创面感染。(4)饮食护理,采取清淡饮食,多摄入新鲜瓜果、蔬菜、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食物,并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调整饮食,湿热下注证患者需忌烟酒、油腻和辛辣食物;而气血血瘀证患者则忌生冷食物。(5)创面护理,患者每日中药熏洗后,需立即换药,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彻底对创面周围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告知患者保持创面处于干燥环境,并更换浸湿敷料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各项症候积分进行比较,包括疼痛、瘙痒和肿胀,分值越高症状改善效果越差,反之越好。
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总分100分,具有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之分。满意:总分在90分及以上;一般满意:分值≥60分且≤89分;不满意:分值≤59分。满意度=一般满意+满意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症候评分对比
对照组64例患者中,瘙痒评分为(18.29±1.48)分、疼痛评分为(18.09±1.69)分、肿胀评分为(19.87±1.81)分;实验组瘙痒评分为(16.01±1.08)分、疼痛评分为(15.47±1.05)分、肿胀评分为(16.58±1.28)分。两组比较结果依次为(t=9.955,p=0.000)、(t=10.535,p=0.000)、(t=11.873,p=0.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64例患者中,29例满意、21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满意度为78.13%(50例);实验组64例患者中,39例满意、22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5.31%(61例)。两组比较结果为(x2=12.814,p=0.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中医学中,长期站立、负重行走和中气下陷是诱发臁疮的主要病因之一,同时,若发病皮肤区遭受蚊虫叮咬,皮肤溃疡,也会引起臁疮,具有病程时间长、经久难愈等特点,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以往,针对患者治疗时,多采取常规护理,但整体疗效较差,无法有效缓解肿胀、疼痛等症状,不利于疾病预后。因此,逐渐对患者给予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主要包括情志护理、中药外敷、湿敷、饮食指导和创面护理等缓解,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疾病预后。首先,针对情绪波动较大者,通过情志护理,可有效改善负面情绪,提高依从性。其次是给予中药外敷、湿敷护理,利用白油膏、紫草油外敷,可促进创面愈合。而中药湿敷能够清热解毒和消肿散结,通过湿敷可祛腐生新,减少分泌物,促进皮瓣生长[2]。同时操作相对简单,无痛楚,更易被患者所接受。最后再给予饮食指导和疮面护理,既能提高机体营养补给,又能避免创面感染,促进疾病预后,提高满意度。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各项症候评分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臁疮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既能改善瘙痒、肿胀等症状,又能获得患者、家属认可,从而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陆永攀. 刘明应用四畔理论治疗臁疮的经验[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8, 40(9):879-881.
[2]陈文静, 于爱华, 孙敏明,等. 运用益气活血方熏洗治疗臁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心理医生, 2017, 023(030):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