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陈茜
[导读] 目的 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
        【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间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有30例接受常规护理,并纳入参照组,其余30例接受预防性护理,并纳入实验组,并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参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67%,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上对比,差异显著(p<0.05);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上看,在护理前的生存质量得分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的生存质量得分上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中风;偏瘫;下肢深静脉血栓;生存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较多的中老年人群易患有中风疾病,而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病情的发展,会有较高的几率发生偏瘫的情况,如果病情不能得到及时的改善,则会使患者出现行动障碍,增加卧床的时间,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为此,对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了研究其临床效果,本文做如下的研究报告。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所选取的对象共有60例,均为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30例将被纳入参照组,其余接受预防性护理的30例将被纳入实验组。参照组:女性患者13名,男性患者17名,年龄最小46岁,最大年龄为79岁,平均年龄为(61.53±4.24)岁;实验组:女性患者14名,男性患者16名,年龄最小45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62.61±3.13)岁。对比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中风偏瘫患者(2)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
        排除标准:(1)排除依从性差者(2)排除伴有严重脏器疾病者。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护理:保证居住病房的清洁度,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给予患者充分的健康教育。
        实验组:预防性护理:(1)风险评估,实施健康教育:需要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患者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并进行风险评估,之后定期对患者的皮肤情况、疼痛程度、足背动脉搏动等进行观察(2)饮食护理:保证患者维生素以及水分的充分补充,叮嘱患者少食用含盐分和糖分的食物,并且减少油脂、辛辣食物的摄入量,禁烟酒,保证身体的营养所需[2](3)肢体功能锻炼以及体位护理:定期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更换,并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功能锻炼指导,首先从被动肢体运动为主,之后逐渐过渡到主动训练,且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不可剧烈运动,以促进血液的流通和患者的身体恢复,待患者能够下床后,需要指导患者实施慢走、抬腿等训练。
1.3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生存质量得分(护理前、后)。
        生存质量:采取QOL量表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并以n(%)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并以(±s)进行表示;本文中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属计数资料,应采取卡方检验,并以n(%)进行表示,生存质量得分情况属计量资料,应采取t检验,并以(±s)进行表示,当统计出的结果显示为(p<0.05)时,则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参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67%,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上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一。
        表一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n(%)

2.2 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上看,在护理前的生存质量得分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的生存质量得分上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二。
        表二  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s)
 
3讨论
        中风偏瘫的患者如果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延长患者的病情改善时间,而预见性护理则是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功能锻炼以及体位护理等方式,从源头上促进血液的流通,强身健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患者还可以在保证充足营养的补充下以及对疾病良好的认知情况下,提高配合度,促进身体的恢复,所以相比常规护理,更加适应现代的临床需求[3]。
        综上所述,在中风偏瘫的患者中,实施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东霞, 周红叶, 刘金艳.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20).
[2]张英姿. 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偏瘫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20):113-114.
[3]周燕萍.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疗效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