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方案在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陈娟娟
[导读] 目的 于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案,分析具体效果
        摘要:目的  于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案,分析具体效果。方法  选取62例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分别实施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依次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患者,对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探讨方案应用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生理评分、环境评分、心理评分及社会关系评分,分别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较大,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较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P<0.05)。结论  临床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透析效果及生存质量均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血液透析;生存质量;不良反应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治疗慢性肾病患者的主要场所,血液透析的目的是:净化患者的血液,延长生命周期。但由于血液透析室内的患者病情比较复杂,透析期间,一旦有操作失误或患者个体因素的影响,都会对透析效果产生不利,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配合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实验选取62例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旨在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及推广于血液透析室内的重要意义。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2例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者共31例,该组设定为对照组,患者中女性占10例、男性占21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8岁,平均(53.06±0.14)岁,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者共31例,该组设定为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占20例、女性占11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40岁,平均(53.84±0.1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透析的条件,其基本资料可比,组间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对照组  常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随时查看是否存在异常反应,同时为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促使血液透析顺利进行。
         观察组  人性化护理干预  心理方面,护理人员尽量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走进患者的心理世界,随时解决患者的疑惑。此外,结合其性格特征、年龄段,针对性解决心理问题。还要向患者普及先关疾病及血液透析治疗方面的知识,使其对疾病及治疗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积极主动配合临床工作。对于个别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应多给予鼓励和安慰,还可向其介绍临床典型案例,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环境方面: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调节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定时为透析室通风、消毒。透析前,先将患者推送至透析室,向其介绍室内环境,避免透析时患者有陌生感,影响到透析效果。每次透析后,对地面、透析机等进行清洁和消毒,每位患者透析完后,更换床单,对机器进行消毒擦拭。透析期间的护理:透析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各种反应,随时掌握病情变化情况,不定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务必要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有效的干预。此外,重点患者观察透析期间是否有不良反应,如低血压、穿刺点出血等现象发生,如有出现,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并配合尽快处理[3]。人性化护理:为每位患者提供独立储物柜,并每人配置一把钥匙,这样患者透析时能够随心所欲放置个人物品,避免交叉感染。针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应为其量身制定一系列的内瘘启用、穿刺、拔针、按压止血等措施,注重每一个细节,使得患者真正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
1.3观察指标
        生存质量:生理评分、环境评分、心理评分及社会关系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感染、低血压、穿刺点出血、代谢紊乱
1.4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20.0对实验数据统一处理,计量资料如生存质量评分用±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分别用t和X2检验,统计学意义判断标准:P<0.05。
2结果
2.1对两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对比
        不同方案干预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估指标:生理评分、环境评分、心理评分及社会关系评分,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组间差异大,(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分)

2.2对两组透析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
    观察组透析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透析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明显低,组间差异大,(P<0.05)。见下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血液透析重症、疑难患者的日益增多,同时高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合并症复杂性的增强,使得临床护理工作被迫不断优化。人性化护理干预属于一种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其服务理念,从“心”开始,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及病理特征进行干预,促使患者在疾病治疗与康复期间享受到贴心、优质的服务,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真正意义上为患者提供舒心、满意度的护理服务[4-5]。实验将其应用于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大大降低了透析产生的不良反应。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4%,而对照组为25.80%,组间差异明显,经检验(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较高,组间差异大,经检验(P<0.05)。可见,人性化护理方案在血液透析室应用,能够满足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需求。
    综上,临床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透析效果及生存质量均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岩.血液透析患者人性化心理护理干预与临床护理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7):272-273.
[2] 李丹,李霞,周洪波.探讨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意义[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02):52.
[3]陈霞.人性化护理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29.
[4]霍美凤.对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的价值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0):97.
[5]王秀辉. 人性化服务对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实践效果和体会观察[J]. 医学信息, 2018, 31(1):322-3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