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陈海娇 李萍
[导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焦虑情绪、对满意度、分诊、抢救以及住院时间、死亡率。结果:实验组焦虑情绪、对满意度、分诊、抢救以及住院时间、死亡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的焦虑,缩短分诊和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冠脉血流急剧减少和中断,存在严重的心肌营养不良和持续性缺血症状,是猝死的主要症状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是由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严重缺血,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严重者甚至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或患者死亡[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新发工人衰竭、循环功能掌握、心肌损伤、胸痛等。只有及时有效的急诊护理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根据早期急诊处理方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死亡手术,改善预后治疗。在抢救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护理精细化水平,加强对患者的急救护理,切实提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做好急救护理。本研究探析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40。实验组年龄46-76岁,平均(52.21±2.67)岁,男:女=28:12。对照组年龄45-75岁,平均(52.78±2.57)岁,男:女=27:13。两组样本比较显示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措施。①接诊后干预。接诊后,患者平躺着,清洗患者呼吸道,给予纯氧,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属具体情况,测量患者血压、心率和呼吸状态。根据心电图检测观察,判断患者心电图是否有异常变化,稳定患者心理、情绪变化,给予必要的精神慰藉护理。②心电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必须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好所需的药品和设备,便于第一时间接受治疗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首先需要护士为患者解除疼痛和镇静,防止患者因过度疼痛导致情绪不稳定,影响其有效治疗。③镇静镇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部会有疼痛和不适,并伴有疼痛,缓解疼痛可以缓解心肌缺血问题。含舌下含硝酸甘油5 mg,如不能有效缓解,可肌注盐酸哌替啶治疗。④吸氧护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使患者无法正常呼吸,实施吸氧护理和临床治疗是控制患者病情的主要途径。对此,在患者综合诊断后,应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氧疗,其中应根据心绞痛情况调整氧流量,确保氧管通畅。⑤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浅静脉留针情况,选择正中静脉位置,保证穿刺效果,固定用药,静脉给药,防止药液在运输过程中外渗。⑥心理护理。救治过程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解决治疗中的病痛和疑虑,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消除患者心中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自信[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焦虑情绪、对满意度、分诊、抢救以及住院时间、死亡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数据进行卡方统计,其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焦虑情绪
        护理开始两组SAS评分比较,P>0.05,对照组是68.84±3.33分,实验组是68.01±3.12分,而护理结束实验组焦虑情绪21.84±1.11分低于对照组42.84±3.31分,P<0.05。
2.2对满意度
        实验组的对满意度比对照组高,(t=7.911,P=0.000<0.05)。实验组的对满意度是94.21±3.27分,而对照组的对满意度是83.45±2.25分。
2.3分诊、抢救以及住院时间
实验组分诊1.24±0.21分钟、抢救77.24±12.25分钟以及住院时间10.12±0.67d均短于对照组分诊3.78±1.71分钟、抢救127.12±17.31分钟以及住院时间14.12±1.21d,P<0.05.
2.4死亡率
        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x2=6.121,P=0.013<0.05)。实验组死亡有1例,占2.5%,而对照组死亡8例,占20.0%。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类型,是内科的严重急症,也是直接威胁患者的重要急诊之一。该病起病快、急,病情严重,死亡率高。这种疾病需要尽快发现和治疗[3-4]。心脏骤停、心房颤动和猝死是对患者的严重威胁。在整个疾病的治疗中,疼痛是最早的状态,也是直接威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在疾病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患者出现疼痛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梗死面积扩大、继发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问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护士应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应重视护士首先要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检测和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缺血症状。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及时给予吸氧和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5]。
        在护理中,要求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水平,对护士进行必要培训,提高护士综合护理效果,确保急诊护理过程中有效救治和护理,提高护理综合水平。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焦虑情绪、对满意度、分诊、抢救以及住院时间、死亡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的焦虑,缩短分诊和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游锦燕,黎菁,符春梅,邓冬梅.无间隙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07):1278-1279-1280-1281.
[2]颜巧珠,钟琳.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急救护理策略[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08):78-80.
[3]刘桂桂.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评价[J].名医,2020(02):222.
[4]曹小红,叶秋梅,潘开菊.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1):120-122.
[5]王玉凤.急诊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青岛医药卫生,2019,51(06):454-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