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中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李艳艳
[导读] 目的:评定抑郁症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模式的意义
        【摘要】目的:评定抑郁症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模式的意义。方法:将2018年01月--2020年03月本医院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用作这次探究资料,开展组别区分方式选择随机掷骰子方法,各个组别归入31例,各组组别都开展抗抑郁药品治疗,试验组选择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模式,参照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模式,研究实行护理之前及实行护理之后抑郁情绪判断分数、护理服务满意合计情况。结果:试验组实行护理之后抑郁情绪判断分数评比参照组具体资料内容减少(P<0.05);试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合计情况评比参照组具体资料内容增多(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选用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模式得到良好护理服务效果。
【关键词】护理;认知-行为疗法;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主要存在心境方面异常或是情感方面异常,影响患者心理健康情况[1]。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积极治疗的基础上,也需增加对应护理服务内容[2]。下面文章针对2018年01月--2020年03月本医院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实施数据指标研究,探索抑郁症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模式的。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研究资料
        这次将2018年01月--2020年03月本医院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用作这次探究资料,开展组别区分方式选择随机掷骰子方法,各个组别归入31例。参照组:年纪(45.36±3.58)岁;试验组:年纪(45.56±3.77)岁。验证各组抑郁症患者对应计算资料,数据值检验结果差距程度偏低(P>0.05)。
1.2 方法
        各组组别都开展抗抑郁药品治疗。参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模式: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疾病病情状况,指引患者正确用药等。试验组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模式:(1)组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小组,组员包含心理咨询师、护理工作人员等,采取团体交流沟通会、集体健康知识讲座、角色方面扮演、个别患者针对性咨询等实施认知方面干预,一周开展两次,一次维持50分钟。(2)心理咨询师予以患者一对一交谈,针对其病情予以精准评定,了解其应对方式,掌握其疾病病史状况,予以正确认知方面及健康行为方面引导。(3)若患者情绪发生比较大范围的波动,让患者主诉,予以患者倾听,给予患者鼓舞,提升患者信任感,予以患者充分理解,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情况。(4)掌握患者心理活动状况、平时行为情况,心理咨询师参考记录情况予以仔细研究,明确对应治疗干预及护理干预方法,改正不正确和歪曲认识情况,鼓舞患者构建健康生活理念和行为。(5)让患者表述自己想法,针对患者正确认识情况和积极健康行为予以表扬和鼓舞,提升患者自信心,缓解患者抑郁情绪。
1.3 有关指标
        评价实行护理之前及实行护理之后抑郁情绪判断分数、护理服务满意合计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抑郁情绪判断分数选择t检验法,护理服务满意合计情况选择χ2检验法,对应指标选取SPSS 23.0实施评估,P<0.05,数据值检验结果差距程度偏高。
2. 结果
2.1 实行护理之前及实行护理之后抑郁情绪判断分数
        项目指标计算后,各项组别实行护理之前抑郁情绪判断分数相比对参照组具体资料内容区别不大,数据值检验结果差距程度偏低(P>0.05),实行护理之后,各项组别抑郁情绪判断分数相比对实行护理之前具体资料内容均变小,数据值检验结果差距程度偏高(P<0.05),试验组实行护理之后抑郁情绪判断分数相比对参照组具体资料内容变小,数据值检验结果差距程度偏高(P<0.05)。
        表1  实行护理之前及实行护理之后抑郁情绪判断分数

 
3. 讨论
        抑郁症是情感障碍疾病之一,抑郁症患者自身情绪相对低落,病情程度存在差异性的抑郁症患者其症状表现具有一定不同之处,若抑郁症患者的病情程度相对较为轻微,患者多存在兴趣比较欠缺,可能会发生夜晚失眠情况等,若抑郁症患者的病情程度相对较为严重,患者大多情绪波动比较大,患者精神相对较为压抑,更为严重的时候可能出现自伤行为等[3]。
        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模式是经由对抑郁症患者开展认知方面干预,促使患者不正确行为得以纠正,构建健康行为。此文对应资料内容中予以呈现,对于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模式、一般护理干预模式实施比较,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模式的抑郁症患者实行护理之后抑郁情绪判断分数降低,护理服务满意合计情况提升。将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小组组建,实施多种方式认知方面干预,加强和患者的交谈,促使患者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帮助患者正确识别歪曲认识情况并予以纠正等,让患者维持正面观念,进而缓解其抑郁情绪等。
        综上所述,在抑郁症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模式获得较佳护理服务效果,有助于将抑郁症患者所存在的抑郁情绪积极缓解,增加抑郁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情况的满意状况,显示较优护理干预实行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丹.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33(5):781-784.
[2] 卢婉波,章燕利.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7):642-644.
[3] 王真.个性化护理对抑郁症患者HAMD、 SSRS评分及认知能力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3):422-425.
作者简介:李艳艳(1989年10月29日)女,汉族,内蒙古赤峰市,本科,护师,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