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化优质护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中对其睡眠质量的干预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李磊
[导读] 目的:探究持续化优质护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中对其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持续化优质护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中对其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精神科收治的90例住院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持续化优质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对照组,实验组睡眠质量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比较有差异性。结论:予以精神科住院患者持续化优质护理效果颇佳,利于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提高,可予以推广。
关键词:持续化优质护理;精神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
       
        精神科住院患者受病情及用药影响,较易出现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会对患者情绪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治疗[1]。临床认为,强化患者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利于患者情绪调整,病情改善。基于此,本文以我院精神科收治的90例住院患者为例,予以分组护理,探究持续化优质护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中对其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精神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住院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45例。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同意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精神疾病,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已排除严重脏器疾病、依从性差等患者。其中,实验组有23例男,22例女,年龄20-70(45.13±7.62)岁;病程1-9(3.12±1.06)年;31例精神分裂症,10例癔症性精神病,2例躁狂症,1例抑郁症,1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对照组有25例男,20例女,年龄21-68(45.22±7.71)岁;病程1-8(3.20±1.11)年;32例精神分裂症,10例癔症性精神病,1例躁狂症,1例抑郁症,1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两组数据显示,P>0.05,可予以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用药指导、饮食与病房护理等。实验组行持续化优质护理,即:(1)优质病房护理:确保病房温馨、干净,温湿度适宜,光照充足,并定期通风换气。同时,应尽量减少病房噪声,以确保病房安静。(2)健康宣教:因多数患者并未全面认知疾病,也为重视睡眠质量对治疗的影响,须护理人员经相关讲解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并使患者高度重视睡眠质量。同时,若患者须行安眠药入睡,因告知患者用药后副作用,以利于患者配合度提高。(3)睡眠护理:密切监测患者日常作息情况,并掌握患者不同时段活动情况,以及时调整治疗与护理;同时应在白天安排患者进行适宜活动,并于晚间定时提醒患者入眠,以规律患者作息,确保睡眠周期正常。(4)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睡眠情况,并鼓励患者诉说内心疑虑等,并予以安抚及问题解决,以确保患者心态稳定,以利于睡眠质量提高。(5)用药指导:若患者过于恐惧、焦虑、兴奋引发失眠,应遵医嘱予以用药,以控制患者精神状况,用药应适宜,避免患者出现依赖性。(6)在实行优质护理过程中,应定期对护理效果予以评估,并每月组织科室内人员探讨、分析护理措施,发现护理问题,并予以完善、纠正,以不断优化优质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睡眠质量经睡眠质量评估量表予以评定,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生活质量经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以我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共分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级,总满意度为满意率加一般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行t检验,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两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有差异性。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s,分)

3 讨论
        精神科住院患者多存在睡眠障碍,若长期下去可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并导致患者抵触治疗而影响病情改善。研究认为,精神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与患者疾病、心理、身体与用药有关,即患者自身精神状况知识神经损伤而引发睡眠障碍,若患者对部分用药较为敏感,也易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而引发睡眠障碍[2]。此外,因居住环境变化,患者对于病房较为陌生,较易出现紧张、抵触心理,也易因入睡困难引发睡眠障碍。结合上述影响因素,临床应予以患者对应护理干预措施,以缓解上述因素对患者睡眠造成的影响。
        本文研究中,笔者予以了实验组患者持续化优质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相较对照组,实验组睡眠质量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比较有差异性。这是因为优质护理的中心为患者,即所有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为主,即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患者病房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及睡眠护理,目的在于使患者能够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并密切监测患者用药情况,予以异常及时处理,以此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稳定患者心态,以利于患者配合度提高,从而减少影响睡眠的干扰因素,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予以精神科住院患者持续化优质护理效果颇佳,利于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提高,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林伟.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6):60-61.
[2]谢凤.优质护理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8,24(06):322-323.
作者简介:李磊(1988年08月-)女,汉族,内蒙古赤峰市,本科,护师,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