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以及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循证护理),每组10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促进康复。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循证护理;血糖水平;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并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在当今社会呈递增的发病趋势。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逐渐增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危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大因素[1,2]。目前尚未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患者多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结合饮食习惯的改变来进行控制。除了采取积极治疗外,强化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循证护理是将以往的研究作为护理内容的基础,结合文献及临床经验,为患者制订的系统化护理方案。本研究选取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组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患者,平均年龄(72.1±2.1)岁,平均病程(8.4±2.6)年,其中男81例、女19例;对照组100例患者,平均年龄(72.0±3.2)岁,平均病程(8.3±2.4)年,其中男78例、女22例。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为糖尿病,且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中患者与家属皆知情同意,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遵医嘱给药,密切监控血糖水平。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循证护理,具体如下:(1)循证问题提出:根据患者的病情、血糖监测结果、文化教育水平及实际需求,提出相关护理问题,包括如何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如何引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控、如何预防低血糖反应、如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2)循证支持:通过查阅网络、期刊的有关文献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并结合以往的护理经验来制定护理方案;(3)循证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糖变化,做好记录和汇总,根据这些资料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4)具体护理操作:A、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教育水平,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对糖尿病有清晰明了的认知,消除误解。同时进行心理疏导,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以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进而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B、由于糖尿病患者多数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用药指导,告知降糖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对于服用双胍类药物的患者,明确餐后服用,且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不良反应;对于服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明确餐前30分钟服用;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明确注射时间、及时更换注射部位等;若出现低血糖反应,应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必要时可给予低流量吸氧或注射高渗葡萄糖;C、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热量为30~35cal/kg进行配餐,确保三餐定时定量,并遵循低糖低脂的原则,尽量选择高蛋白的食物,确保机体能获得足够的营养;D、护理人员同时应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餐后半小时可适当慢走,帮助消化。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BG)水平为(6.6±1.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BG)水平为(8.0±1.5)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为(6.4±0.6)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FBG)水平为(7.3±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BG)水平为(9.3±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为(7.3±1.1)mmol/L。研究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268,P<0.05;t2=6.768,P<0.05;t3=7.183,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病情持续会导致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等,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由于其生理机能的退化,一旦血糖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更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护理干预在此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提高患者依从性,辅助药物治疗效果。循证护理则是结合科研结果、临床护理经验以及患者意愿,从而制订出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护理方案[3]。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循证护理干预后,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体现了循证护理的优势。
鉴于此,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唐杭燕, 许月下, 段琦. 循证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06):58-59.
[2] 余娟. 循证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01):89-91.
[3]田波, 金萍, 谢士芳. 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病人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J]. 实用老年医学, 2018, 032(012):119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