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从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划分为研究组49例,参照组49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参照组患者实施的常规护理工作,持续护理相同时间之后,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对比。结果:对比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来说,采用无创呼呼吸机配合优质护理质量有着更好的护理满意度,可以更好的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有着更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护理价值;护理满意度;
呼吸衰竭是当前呼吸系统的重大疾病之一,困扰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引发呼吸衰竭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换气功能或者肺通气存在严重的阻碍,影响到了患者的呼吸气体交换,导致出现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代谢紊乱以及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实际正常气压下,人们在安静情况下进行呼吸,排除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以及心内解剖分流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可以诊断为呼吸衰竭[1]。呼吸衰竭在临床上可以分为急性呼吸衰竭以及慢性呼吸衰竭。现列举98例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划分为研究组49例,参照组49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持续护理相同时间之后,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参考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17例;年龄为25~72岁,平均年龄(47.3±2.1)岁。研究组患者: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8.3±2.5)岁。两组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系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工作。患者在入院之后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模式为S/T,将呼吸压控制在4-6cmH2O(1cmH2O=0.098kpa),呼吸频率控制在10-12次/min,吸气压控制在10-16H2O,氧气浓度控制在30%-45%,血氧饱和度(SpO2)始终保持在90%-95%。
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
1.2.1 心理护理
患者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始终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理状态变化就立即对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保持病房的清洁与安静,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家属直接参与优质护理服务,安抚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不良情绪。
1.2.2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进行日常护理过程中,加强对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的科普讲解,保证患者对治疗方案有足够的认识,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健康教育还包括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的讲解,让患者与家属了解病情的治疗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为患者与家属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后续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加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与患者家属的紧张、焦灼的负面情绪。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多次饮水,保证水的摄入量。
1.2.3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合理规划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日常饮食,控制营养与热量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以及容易消化的营养食物。通过营养物质的有效摄入,提高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自我免疫力以及抵抗能力。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在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需要保证患者的面罩护理。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面部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罩,同时用头套固定面罩,保证患者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面罩的移动,并且避免患者面罩出现漏气现象或者影响患者面部的正常血液循环。在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体位,在保证患者舒适度的前提下定时进行体位更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保证动作的轻巧与灵活,避免对患者的黏膜造成一系列不必要的伤害。
1.3 指标判定
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两组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主要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法,要求患者客观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评分为0-100分,将0-60分定为不满意,61-75分定为满意,76-100分定为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所有患者。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计数资料(X2)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n,%),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两组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比两组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两组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
.png)
3.讨论
呼吸衰竭患者是当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状,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是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病变、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等。主要体现在患者的异物、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症等原因阻塞患者的气道,进一步导致患者的正常呼吸受阻,出现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现象[2]。肺气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度肺结核、弥散性肺纤维化以及肺炎也会导致患者的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量减少、肺容量减少,进一步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现象。肺梗死、肺血管栓塞等疾病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缺氧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所导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现象。
无创呼吸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缓解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痛苦,临床上使用无创呼吸机去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由于有一部分患者不能全面了解无创呼吸机的治疗原理,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生成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例如恐惧、害怕、怀疑、不安等。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容易对治疗过程进行质疑,降低治疗配合度[3]。
优质服务就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与营养护理。通过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更好的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进不良情绪。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无创呼吸机原理、使用机制以及治疗效果等的了解,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信赖度,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对于治疗过程有着积极的正面的影响。通过营养护理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饮食习惯,辅助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案,提升治疗的效果。所以,选择对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十分必要。
对比两组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更好的提高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更好的提高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保持患者的良好心态,对于护理效果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云凤.无创呼吸机治疗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4):123-124.
[2]于娜娜,黄磊,朱学专.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04):40-42+46.
[3]李小珍.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