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2005年首次被报道,2007年美国学者确认是由抗NMDA受体抗体介导,因而得名。常发生于海马回、扣带回、额叶等边缘系统,并且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以神经和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液和脑脊液中检出抗NMDA受体抗体,可确诊本病。且与卵巢畸胎瘤有良好的相关性。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为主,为更好的了解该疾病,本文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等展开综述。
【关键词】 抗NMDA受体脑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自身免疫性脑炎
1 临床资料
病例1 女,52岁,因“言语行为异常20天,意识障碍1周”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RLS评分6级,口角、舌体不自主抽搐、咀嚼动作、做鬼脸、四肢僵硬,肌张力增高,颈部有抵抗,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头颅CT、核磁共振平扫未见特殊异常,子宫附件彩超无异常。脑电图:边缘状态脑电图,额颞中央区可见少量快、慢波,波幅低,未见病理性棘波、尖波 。脑脊液检查:白细胞62×106/L,呈淋巴细胞增多反应。潘氏试验(-),脑脊液压力增高,GLU5.19mmol/L,氯125.10mmol/L,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滴度为1:320。血液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滴度1:32。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0.5g/d,连续5天),未行血浆置换及免疫球蛋白治疗,患者死亡。
病例2 女,23岁,因“头痛、发热1周,意识障碍3天”入院。未婚未育,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RLS评分6级,反复舔舌头、口角抽搐,做鬼脸,颈部无抵抗,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头颅CT、核磁共振平扫未见特殊异常,子宫附件彩超无异常。脑电图无异常。脑脊液检查:白细胞16×106/L,呈淋巴细胞增多反应。潘氏试验(-),脑脊液压力增高,GLU3.6mmol/L,氯125.00mmol/L,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滴度为1:100。血液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滴度1:10。给予甲强龙冲击(1.0g/d,连续5天),免疫球蛋白(0.4g/kg.d.连续5天)联合DNA免疫吸附5次治疗,患者病情好转,无抽搐发作,能与家属简单交流。
2 讨论
抗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2005年首次被报道,2007年美国学者确认靶抗原为海马神经元膜上的NMDA受体,由此命名。现将抗NMDA受体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分述如下:
2.1流行病学:该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2013年Titulaer等研究577例患者发现抗NMDA受体脑炎好发年龄为18-29岁[1]。同年我国北京友谊医院也对45例患者进行了分析,也显示该病好发于年轻女性,中位年龄为20岁。
2.2发病机制:目前抗NMDA受体脑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大部分人较认同NMDA受体的低功能假说。NMDA受体的抗体可以抑制突触前GABA中间神经元中NMDA受体的活性。造成GABA释放的减少,从而减弱对突触后谷氨酸能递质的抑制,皮质下及前额皮质中谷氨酸的释放增多,谷氨酸与多巴胺的调节障碍可引起精神分裂症状和运动障碍。2005年Vitaliani[2]等报道了4例合并卵巢畸胎瘤的年轻女性患者,其中3例在肿瘤切除后,症状很快恢复。
随后的研究发现,卵巢畸胎瘤含有的神经组织可以表达NMDA受体,并且这些受体可以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而产生出抗体(NMDAR),这也就解释了抗NMDA受体脑炎与卵巢畸胎瘤的高相关性。
2.3临床表现:典型的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分为5期:前驱期:类似上感症状。精神症状期:包括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减退,幻觉,思维障碍等,平均1个月左右。无反应期:运动不能,对语言无反应。运动过渡期:本期具有特征性,包括口舌肌运动障碍,反复舔舌头,咀嚼动作,口面部肢体运动障碍,中枢性通气不足,此期最长也最关键。恢复期:大部分可恢复或遗留残障,时间不等,2个月至2年。
2.4诊断与鉴别诊断:本次研究的两例病例中,其中第2例较为典型,相继出现前驱期、精神症状期和运动过渡期以及恢复期。确诊需要血液及脑脊液中测出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此为金标准[3]。但由于实验室检查限制,目前大多数医院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尤其是典型的精神症状及病程的发展变化。若合并卵巢畸胎瘤,更应该高度怀疑。此病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脑炎加以鉴别,比如病毒、细菌、真菌性脑炎或者脑膜炎。
2.5治疗与预后:目前抗NMDA受体脑炎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采用一线治疗和二线治疗。一线治疗包括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丙种球蛋白和血浆置换。如果合并卵巢畸胎瘤,应尽早切除。若一线治疗效果不佳,可给予二线治疗[4],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直到临床症状改善,血清和脑脊液抗体滴度降低(文章)。也有学者推荐鞘内注射甲氨喋呤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细胞功能,减少抗体生成[5]。NMDA脑炎的预后恢复是一个逐级化的过程,但总体预后较好,大部分患者可完全康复或者遗留轻微残障。研究表明,较早切除肿瘤,早期诊断,及早启动一二线治疗,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及减少病死率[6-7]。
参考文献
[1]Titulaer MJ,McCracken L. Treatment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long-term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nti-NMDA receptor encephalitis: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J].Lancet Neurol,2013,12(2):157-165.
[2]Vitaliani R,Mason W,Anees B,et al.Paraneoplastic encephalitis psychiatric symptoms,and hypoventilation in ovarian [J].Ann Neurol,2005,58(4):594-604
[3]陈向军,邓波.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标准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6,24(3):336-340.
[4]Dalmau J,Lancaster E,Hernandez E,et al.Clinical experience an 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nti-NMDAR encephalitis[J].Lancet Neurol,2011,10(1):63-74
[5]Liba Z,Sebronova V,Komarek V,et al.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of anti-NMDA receptor encephalitis.The Lancet Neurology,2013,12(5):424-425.
[6]庞振阳.抗NMDA受体脑炎二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5):456-458.
[7]张艳,高岱佺,叶红,等.血浆置换治疗抗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安全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9):1505-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