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经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张庆钊
[导读] 目的:探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临床病例资料,从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就诊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中抽选60例,以“随机数字法”为原则分组,分别是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病例数一致均为30例,对照组行门静脉端侧分流术、胆囊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行胆囊切除、一期脾切除、贲门血管断离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术各指标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VAS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采用胆囊切除、一期脾切除、贲门血管断离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胆结石;临床价值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慢性肝病,门脉高压症是其常见并发症,与正常人相比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合并胆结石的风险较大,是正常人的2倍,同时一旦患有胆结石不仅加重患者病情,同时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手段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但手术风险较大,术中出现大出血等手术并发症的几率较大,可供选择术式多种,但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总结经验极为重要。本文就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就诊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60例进行分析,探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采用经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就诊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中抽选60例,以“随机数字法”为原则分组,分别是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病例数一致均为3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6:14,年龄范围24-67岁,平均(43.25±3.21)岁。研究组:男女比例18:12,年龄范围23-8岁,平均(43.51±3.32)岁。统计学对两组一般资料展开对比,差异小P>0.05,可比性高。
        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2)无心肝肾功能不全者;(3)患者血糖正常,除合并肾结石外不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4)患者临床资料完整,随访1年;(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知情并接受手术,签署手术同意书。
        1.2方法
        研究组行断离术,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纠正低蛋白、贫血情况,完善术前影像学检查,排除患者无血栓等阻塞情况,给予全身麻醉,与患者左腹处作“L”型小切口,皮肤、皮下组织逐层切开,穿过胃网膜左右切开患者胃肠节韧带,韧带切断后将脾胃切除,然后进行断流术,将患者胃网膜左侧动静脉切除,将主干部位结扎并切除,牵拉胃于食管下段位置,将食管组织分离,然后切除患者胆囊,若手术需要可将切口向患者右肋下缘处延伸[1]。
        对照组采用分流术,患者右颈静脉穿刺,将可扩展金属支架置于患者门静脉分支与肝静脉间,进行肝内门体分流,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
        1.3观察指标
        1.3.1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评价,通过VAS疼痛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总分为10分,0分为无痛,小于3分是轻微疼痛,4-6分是可以忍受,不影响睡眠,7-10分是强烈疼痛,难以忍受。
1.3.2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评价指标有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观察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分别使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和例(n)、百分率(%)分别录入计量资料(临床相关指标、VAS评分)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将有效数据录入SPSS24.0软件中进行统计,进行T值和X2检验,以P<0.05为参照标准判定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相关指标评价
        研究组术各指标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2.3疼痛评分对比
        研究组、对照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2.37±1.17)分、(5.52±1.61)分,研究组疼痛程度明显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VAS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

3.讨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经手术治疗具有较大风险,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本身因疾病因素存在一定的肝肾功能损伤,同时合并胆结石会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低脂血症情况,这些均属于手术禁忌症,增加了手术难度,手术稍加不甚,就会造成不良后果[2]。
        针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临床手术治疗存在较大的难度,如因患者存在一定的程度的肝脏功能损伤,因此在进行肝肾肝脏韧带手术时,肝功能损伤不利于术后手术切口的愈合,其次对临床主治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同时患者需承受较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手术进行过程中在减少出血的同时,还应有效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因此临床治疗难度较大[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术各指标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VAS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由此可见,采用断离术治疗从临床各项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疼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黄代友.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经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1):668-669.
[2]王玉文, 马景峰, 陈龙,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胆囊结石[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8, 33(3):255-256.
[3]郑才锋, 鄢邦仲, 韩亚飞.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疗效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7,22(4):460-4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