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采用改良吸痰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吸痰法护理),研究组(41例,采用改良吸痰法护理),收集分析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采用改良吸痰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改良吸痰法;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早期;应用效果
气管切开术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有效治疗措施,能够清除患者气管内呼吸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患者呼吸正常。但在吸痰期间,常规吸痰方法采用吸痰管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反应排痰,容易导致患者气道黏膜受损,肺部感染等情况,不利于患者治疗[1]。本次研究,分析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采用改良吸痰法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2.75±2.96岁),研究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2.53±3.06岁,)。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重症颅脑损伤临床诊断标准,并采用气管切开术辅助呼吸和治疗,(2)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时间≤7d,(3)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出标准(1)患者严重存在心、肝、肾等器官疾病,(2)患者术前有气道畸形或凝血功能疾病,(3)患者护理前肺部感染评分≥6。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症状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吸痰护理,按照《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第四版》进行护理,吸痰管于负压状态下,插至支气管分叉处,刺激气管,当遇到阻力或患者咳嗽时,向外提拉1cm并打开负压进行吸痰护理。采用旋转向上方式吸痰,慢慢抽出吸痰管,吸痰结束后丢弃吸痰管,并清洗管道接口。
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吸痰护理措施,患者气管切开术时需将吸痰管置入人工气道,并在吸痰管尖端超过套管顶端0.5cm处做上标记,便于制作长度合理的吸痰管。护理人员在吸痰管插入时,当吸痰管超过气管套管末端0.5cm时,降低吸痰管插入速度,在遇到阻力或患者咳嗽情况时,向外提拉1cm,并打开负压进行吸痰护理,护理操作与对照组相同。
1.3 疗效标准
收集分析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1)肺部感染评分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量表评定,对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分泌物等5个方面评价,总分0-12分,分数≥6分则判定患者存在肺部感染情况。(2)不良反应包括痰痂梗阻、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患者肺部感染评分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不良反应情况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对比
对照组(n=40),平均肺部感染评分(5.18±1.07);研究组(n=41),平均肺部感染评分(3.62±0.84),(t=7.309,P=0.001),经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通过分析对比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脑外伤,导致患者颅脑组织受到挫裂伤、撕裂,甚至是血管破裂等严重的颅脑损伤,通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脑水肿、脑出血情况,患者受伤后容易引起生命体征缺失,包括意识障碍、体温异常、呼吸系统不稳定等,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采用气管切开术为患者提供呼吸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2]。但术后患者气管与外部环境接触,细菌侵入容易导致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需要为患者提供吸痰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出现呼吸道梗阻情况,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常规吸痰护理需要将吸痰管尖端超过气管导管顶端,到达患者支气管后,已感觉到主力为标准,刺激患者气管咳嗽反射,能够有效排出气管痰液,保证呼吸道通畅。但在刺激患者气管时,采用负压吸引容易导致患者气道黏膜损伤,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气道压力升高造成颅内压升高,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而改良式吸痰护理,是在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时,测量患者气管长度,由此合理设计吸痰管长度,判断插入长度,能够有效降低对患者器官刺激,避免造成气道黏膜损伤,达到最佳护理效果,降低肺部感染情况[3]。相较于常规吸痰护理措施,采用改良吸痰法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患者肺部感染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护理效果显著。此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采用改良吸痰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翠香.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 2016(1):73-74.
[2]石娟, 徐海燕, 方美等.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按需吸痰的改良效果[J]. 贵州医药, 2018(6).
[3]聂团花, 叶海珍, 贺新凤. 改良吸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临床护理杂志, 2018,17(0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