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规培工作中实施分级责任制医生带教模式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游萍
[导读] 目的 探讨急诊规培工作中实施分级责任制医生带教模式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规培工作中实施分级责任制医生带教模式的效果。方法 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8级急诊科80名实习医生,将其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实施分级责任制带教模式,对比两组考核成绩情况。结果 观察组医学生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规培工作中实施分级责任制医生带教模式能提高实习医生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及综合水平,为急诊科培养全能型人才。
关键词:急诊规培;分级责任制;带教模式;效果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接收的患者主要为病情危重,需要抢救或接受紧急治疗的患者,且急诊科疾病类型多样、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危险程度高,是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场所[1]。急诊科是一种综合学科,是一门用最少数据及最短时间救治生命的艺术,因此对医生的专业水平要求高,需要其具备多学科知识,具有熟练的急救技术及综合素质,能更好地服务临床,使得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得以提升。医学生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技能转化为自身技能,造福患者[2]。然而,急诊科实习医生的能力有所差异,缺乏工作经验,不具备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因次,如何培养其综合能力,使其掌握更专业的医学知识及操作技能,是临床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心所在。下面将急诊科80名实习医生,将其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带教方式,具体为: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8级急诊科80名实习医生,将其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8名,女12名;年龄24~28岁,平均年龄26.01岁;学历:本科28名,硕士及以上12名;对照组:男25名,女15名;年龄23~27,平均年龄25.89岁,学历:本科29名,硕士及以上11名,医学生的基础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n=40)实施传统带教模式,医学生进入科室后,分配给不同带教老师,并与老师同班次上下班,由带教老师负责其入科及出科的培训及考核,通过临床操作、现场讲解的方式,为学生传授急诊科急救知识,并根据突发的情况,现场示范,指导学生现场操作。
        观察组(n=40)实施分级责任制带教模式,具体为:①分级管理:采取从上到下的分级管理模式,分别为院级管理 -急诊科管理-带教老师管理,院级管理主要负责人为医院领导,其负责监督带教工作,统筹全局,将带教质量与社会效应相结合;急诊科管理主要由带教组长安排带教老师进行业务培训,使得带教老师不断学习最新的知识,保证临床教学效果;带教老师管理的主体是带教老师,其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业务能力、沟通技能及丰富的教学经验,熟知法律知识,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发挥人才的最大优势。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急救理论知识、救治标准流程、急救技能及急救仪器使用,以及应急方案,急诊沟通及常见抢救流程等。③教学方法:向医学生讲解急诊工作流程、急救技能、医疗纠纷、法律法规及医疗设备使用知识,每周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课下找资料,课堂上集中讨论,带教老师最后总结,指出不足指出。给医学生较多实操的机会,使其熟悉急救流程,正确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掌握操作技能,更冷静地处理紧急事件。
        1.3观察指标
        对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及综合水平进行考核,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及综合水平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医学生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医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种类多,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年龄跨度大,疾病发生突然,风险高,对临床应变能力要求高,由于医学生刚到临床实习,其对急诊科的救治流程、工作制度及急救处理尚不了解,因此,跟随带教老师认真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到临床十分重要。分级责任制医生带教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通过分级管理,对院级、急诊科及带教老师进行管理,使得各层级职责明确,促使带教质量得以提升。带教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本次采用的教学方式,将医学生放在主导位置,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记忆,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技能[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学生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分级责任制医生带教模式适用于急诊科医学生,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可知,急诊规培工作中实施分级责任制医生带教模式能提高实习医生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及综合水平,为急诊科培养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春蕾.分级责任制带教模式在急诊规培工作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5,121(20):345-346.
[2]张生容.急诊规培工作中实施分级责任制带教模式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5):3-5.
[3]沈海涛,赵敏.医患沟通教育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的实施[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7(12):1273-12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