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2期   作者:彭俊
[导读] 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学目标的新要求,是世界各国教育实践与研究的重要内容。将核心素养教育有效地融入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许多教师的追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并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其中。它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治习惯。本文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小学德育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的一相

彭俊      四川泸州市力行路小学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学目标的新要求,是世界各国教育实践与研究的重要内容。将核心素养教育有效地融入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许多教师的追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并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其中。它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治习惯。本文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小学德育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的一相关对策。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5-037-01

        一、核心素养的概述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必须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它强调个人修养、爱国主义和社会关怀,更加注重创新实践、合作参与和自主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目的是增强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法律技能,帮助学生养成依法治国的思维习惯。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各行各业的有效运行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公民应该不断提高法治意识,了解法律,学会用法律来维权。小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未来的希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从小接受法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思维习惯,这对国家的长期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此外,核心素养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提高法律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对学生自身也有好处。因此,小学德育法律教师必须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实践与对策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德育法律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板书外,还应合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通过图片感染、视频欣赏等方式,将更加生动生动的内容带入课堂,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法。
        比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们可以收集一些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环境污染相关图片,用孩子们所熟悉的当地的河流、森林等污染前后对比图来触动学生们,加强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另外,教师们还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相关的动画片或纪录片,如用“熊出没”中光头强砍伐树木的行为以及熊大熊二保护家园的行为来引导学生们去讨论和思考,或者用“动物世界”中那些有关野生动物的相关知识去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帮助孩子们拓展更多的相关知识。
        (二)巧妙创设生活化情景,帮助学生提升道德认知
        小学生的思维意识还不是很成熟,各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浅。因此,如果教师盲目“教教材”,势必导致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全面,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能从生活出发,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和实践知识,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生活,既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能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
        比如,在学习“我们不乱扔”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两种情景,第一种情景是扫把、纸篓、果皮纸屑碎片乱扔一堆的教室;第二种情景是课桌、扫把等摆放整齐,地面干净卫生的教室。在创设好这两种情景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并让学生说出其中的差别,然后问学生:“如果让你来挑选,你会选择哪一个教室来学习呢?”相信很多学生都会回答,选择第二个教室。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选择第二个教室的原因,一些学生说是因为第二个教室环境整洁,学习效率高;还有一些学生说第二个教室宽敞明亮、心情好等。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两者的区别,让学生明白脏乱差对心情、身体等方面的危害,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公德意识,在生活中讲究卫生,还会逐渐将自身乱丢垃圾的习惯改变掉。采用这种形式,能够对学生道德判断以及价值引领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从而能深化学生的认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有效运用模拟表演,深化学生的认知
        小学生具有明显的主动性、灵活的身心特点,不愿意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积极迎合学生的特点,有效地开展教学。其中,模拟表演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表演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灵活,加深学生的认知。
        比如,在学习“早睡早起”方面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早睡早起的好处,让学生明白早睡早起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为学生分析,晚上早睡觉,早上才能够早起床,从而才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洗漱、锻炼、吃饭等,并为学生分析晚睡晚起的坏处,比如早上起不来,没有足够的时间洗漱、吃饭、上学会迟到等。然后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情景模拟,第一个学生模拟早睡早起的情景,比如早上起来心情很好,满脸笑容,并轻轻松松去洗漱、锻炼身体、吃饭然后上学的情景,而第二个学生则模拟晚上晚睡早上起不来的情景,洗漱很紧张,没有时间吃饭,快速跑向学校而最终仍然迟到。这些场景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通过模拟他们更能够深化认知,对该方面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会自觉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四)有效开展社会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感
        实践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学生从书中学习知识,如果没有社会实践,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储备,不利于知识的运用,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时机带领学生去参观养老院,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等,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做到学以致用。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感受历史、探索历史等,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是比较多的,不同的教学策略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表现,合理选择教学策略,以保证核心素养教育的顺利实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林钦耀.基于儿童立场渗透法治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究[J].新教师,2019(05):67-68.
[2]廖柳仙.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20(01):120+168.
[3]刘洪冉.试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