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珠心算教学与训练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2期   作者:刘鑫
[导读]

刘鑫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窑淮镇铺沟小学  湖北  十堰  4420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5-034-01

        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是一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不但培养儿童超常的计算技能,而且能进一步发展儿童的智力,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珠心算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珠心算本身的形成规律,合理安排教学与训练时间,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是提高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关键。
        一、珠心算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已被誉为一门世界共同的语言。珠心算在珠算基础上进行的,不仅使珠算技术变得更简捷,更主要的是能开发了人类右脑的潜能。凭借这一优势,珠心算在各领域里发挥作用,达到相影益彰的效果。结合珠心算实际用途,我认为在农村开设“珠心算”的教学,教师不是为了计算而教学计算、不是为了培养学生获奖也不是教师承受课题的名誉,而是为了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及操作能力等各种能力。通过珠心算教学,农村孩子动手和学习的机会增多了,从而实现对孩子的右脑开发,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确定科学的教学与训练途径
        教学与训练的途径决定着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模式。在教学与训练中只有客观地遵循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对象、培养目标及珠心算本身的特点,确定科学、高效的教学与训练途径,才能实现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最优化。
        珠心算是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的心智技能。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可分五个阶段:一、活动的定向阶段,即先要知道什么和怎样做;二、物质或物质化阶段;即借助实物或模型、图样等进行手的操作;三、有声言语阶段,却离开实物用出声言语完成活动,这是智力活动的开始;四、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即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进行与外部言语相似的默语活动;五、内部言语阶段,即凭借简化了的内部言语、不需要有多少意识参与就能自动化地进行智力活动。加里培林这一“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为珠心算技能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确定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途径指明了方向。
        珠心算教学与训练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课外兴趣小组提高型;二是课堂教学班普及型。后者又可分为课外与课内两种。以兴趣小组形式进行的提高型,由于参加的儿童一般从一个或几个年龄相当的班中挑选出来的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儿童,所以教师要采取熟练珠算,逐步过渡到珠心算的思路进行教学。从加强珠算的基本功(即记数、拨珠、写数等)和珠算加减法训练着手,待加减算能算10笔两、三位数时,再引入珠心算。这样基本功扎实,进度快,有利于培养心算尖子,参与竞技。对于全班进行的普及型,特别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好走珠算与珠心算基本同步的路子,即从认识数开始逐步渗透珠心算的思想。在认识数时,对所教的数通过实际拨珠、模拟译珠(想珠)、描盘式图、做盘式卡等,建立起脑中正确、清晰的算珠映像。同时将基本加减算按拨珠的难易程度分类,边熟练珠算(主要让儿童仔细观察运算的过程与结构,明确什么情况下,拨珠动作应怎么做)边进行珠心算教学。在教学中,最好采用彩色盘式图,要求1—5盘式图上的算珠分别用五种较为活泼的颜色表示,并且每个数所表示的珠色要有一定的反差,中间的梁为黑色。6—9则是1—5组合而成。这样有利于儿童对脑中算珠映象的理解,也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引起他们对学珠心算的兴趣。这条途径教学要求低,进度慢,难度小,容易与数学课堂教学接轨,便于大面积推广。



        三、巧妙的指导教学与训练
        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是珠心算理论和心理学、教育学等边缘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小的精力创造最佳的教学与训练效果”,是所有教学工作者所期待的。在教学训练中除了采取些趣味练习,讲故事、比一比等形式,激发儿童学珠心算兴趣,调动儿童积极性外,还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和珠心算学科的特点,把握好珠心算教学发展的总体方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听力训练——重视
        听是珠心算和珠算教学与训练中的一种形式,也是日常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珠心算教学效果看,无论是珠算还是珠心算,听是看的基础,一般先听后看,再听、看交替较为理想。由于加减心算时,看算题的结构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按分节号或小数点进行分割计算,这样降低了难度,但不利于珠心算实力的增强。如果不分割一次心算下来,那么看的就要比听的难。所以先练听,待听心算过关后,再试练看,这样有利于看心算能力的提高。但在进行乘、除心算时,应先看后听,因为听心算时需要记忆的位数多,同时还要在脑中用心算计算出结果,难度较大。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一般听心算能力强的儿童,其看心算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重视听的训练,听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开始阶段以听为主,以后以看为主,以听为辅。只有听、看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
        2、计算方法——恰当
        多位数加减算是若干个“几”加减“几”组合而成的。如3657+9438,即千位上9+3,百位上6+4,十位上5+3,个位上7+8。不管有多少笔数或位数多么多,始终是两个数相加减,且同位数上的加减都是20以内。所以,在珠心算教学中,一般加减数先利用凑数、补数的方法熟练10以内基本加减算,在此基础上学习逐行多位数加减算。乘除法的方法很多,但是运用乘法大九九口诀表进行空盘前乘算,比较适合我们的随班教学,学生易掌握。
        3、“准”与“快”的关系——辨证
        准与快的关系是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培养珠心算儿童,一般起初强调准,准中求快,即先有质量后有数量;在培养珠心算特长儿童时,则要求快中求准,准中求快,快准结合。
        4、珠算操作——加强
        从珠心算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珠心算来源于珠算,是珠算的高级形式。如果训练教师忽视了珠算的训练,那么心算将成为无源之水,儿童的心算水平就无法再提高。所以在心算教学与训练中,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好这一关系,珠算引路,珠心算渐进,可再进一步过度到心算,即使儿童掌握珠心算的技能以后,珠算不但不能放弃,而且实际练习的难度要比珠心算略大一点。在练习中,教师也可以将珠算作为检验珠心算的一种手段,采用珠算与珠心算互查的办法,以加深儿童的珠心算技能。
        5、尊重儿童的天性——快乐
        对儿童而言,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会认真努力去做,去体会其中的快乐,在珠心算的训练中,教师必须尊重儿童的爱好,让快乐陪伴他们度过每一次训练,要知道,快乐是孩子的天性。
        总之,儿童珠心算是一门新兴的思维学科,有它独特的教学与训练方式,教师必须掌握其形成、发展及其教学规律,不断地探索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方法,才能使珠心算这朵民族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所有关心、热爱儿童珠心算事业的专家、学者、教师、教练们,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更多的儿童受益手珠心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