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刘良标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2期   作者:刘良标
[导读] 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见闻,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所以,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未能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情况,应当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良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刘良标     广西岑溪市大业镇古万小学  543200
【摘要】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见闻,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所以,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未能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情况,应当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良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5-023-01

        语文课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也更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从重要性认知的角度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需要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建立在相应的阅读知识储备上的,需要教师努力加强词句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句理解能力。例如:在一学段,教师可以借助语文教材或者课外读物的图画,组织学生进行看图识字练习,初步阅读语文教材内容;在二学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储备,需要教师利用交互式白板笔、多媒体设备营造相应的阅读氛围,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泛读、略读、精读等各种阅读技巧,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三学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词典来深刻理解词句的广泛意思,进一步掌握词句在文章中表达的意思;在四学段,阅读教学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自作阅读和合作学习能力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周围生活资源、互联网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内容。
        二、结合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时期,从实践来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避免传统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师指定内容,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阅读,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通过设计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阅读。例如在学习《金色的草地》一课时,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情景;二是,主人公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为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教师可先创设情境:“春天来了,大地复苏,绿意盎然,同学们去草坪玩耍都会做些什么呢?”通过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发言,随后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在草地上会做些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找关键词句,注意知识的积累,并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三、创设良好阅读氛围,激发阅读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课堂氛围转变,以学生主体地位为出发点,让阅读课堂变成他学生的个人化思想行为,让学生自主的选择阅读,自主的调动阅读感官,发表文中的所思所想,感受阅读材料的情感意境。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和信任,允许学生出现阅读理解上的错误,鼓励他们大胆的表达个人感想,帮助学生以引领者身份找到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课上展开师生间或是同学间的平等交流互动,形成和谐愉快的自主阅读氛围,让学生掌握阅读课堂时间,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热情。如在学习课文《颐和园》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著名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截止2017年7月,我国已有52项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参观丽的颐和园吧!然后,还可以创设以下情景:“小解说员”,可以帮助初来乍到的我,更多地了解颐和园景点吗?这样学生便纷纷自主选择段落,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四、借助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增强学生阅读体验
        创新阅读教学方式,能够让阅读学习变得更具趣味性,同时还能够为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增强带来帮助。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其必须要能够认清自己、学生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能更客观的看待三者在学习行为中的关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教师需要在不改变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模式予以创新,由此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可以获得更好的阅读学习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心智发育水平、逻辑思维能力的研究,然后结合对阅读教学内容的分析,为学生设计出与他们学习水平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例如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会借助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构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由此来实现对学生的阅读学习状态调动。与此同时,我还会依托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阅读素材的背景内容、作者信息予以讲解,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之前对素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更好的了解内容意思和情感表达,为学生的阅读水平进步带来支持。
        五、课内外延伸阅读,开拓阅读眼界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在也不应只局限于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很难只通过课堂的教学而达到理想的阅读能力。所以课外教学的方式是不错的延伸途径,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有铲提升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还能扩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自主阅读过程中,使他们汲取到更多课堂所无法涉及的新知识。另外平时还可以通过些课外资源阅读的交流分享活动,结合学生各自课外阅读的积累,在班级综合集中的分享所读的文章,并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想和收获。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品质严格把好关,以保证学生在选择阅读题材时能挑选适合他们的且具有正能量的刊物和文章。阅读过后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或是支持他们诗歌文学作品的创作,通过各种有益的途径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要重视学生语文基本的知识的把握,还要重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的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让每个学生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打下基础,也为小学语文全面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卓毅.基于智慧阅读平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信息技术,2018(5).
[2]胡壮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7(09)
[3]魏月凤,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7(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