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力训练”,提升小学生书法素养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2期   作者:罗美花
[导读] 俗话说“字如其人”,字能反映一个人的心境与气韵,因而好的字体能够达到赏心悦目的境界。随着社会的发展,书法基础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已成为我们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本文立足校园实践,结合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书法‘三力’培养教学策略研究”的相关素材,特探讨了如何聚焦“三力训练”,让学生对书法的观察力、领悟力、表现力等有效提升,达到小学生书法素养综合提高的目的。

罗美花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实验小学  362500
【摘要】俗话说“字如其人”,字能反映一个人的心境与气韵,因而好的字体能够达到赏心悦目的境界。随着社会的发展,书法基础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已成为我们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本文立足校园实践,结合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书法‘三力’培养教学策略研究”的相关素材,特探讨了如何聚焦“三力训练”,让学生对书法的观察力、领悟力、表现力等有效提升,达到小学生书法素养综合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三力训练;小学书法;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5-072-01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因此,书法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通过训练学生对书法的观察力、领悟力、表现力,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
        一、引导学生构建汉字结构基础,促进学生观察力
        在小学书法课堂中,教师需提升自身的书法技巧水平,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指导学生书写的过程中,要求按照“一笔一画”的方式书写。但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有些学生写出来的字笔画不多不少,但是整个字看起来东倒西歪,松散无力,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没有安排好,笔画之间没有搭配好。俗话说“三分写,七分看”,因而书法练习尤为关注“眼力”的训练,通过每次写前的静思默看,可以把帖中字变成眼中字,然后才可以准确下笔,避免大量的重复错误。
        一是读整体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高矮、胖瘦、宽窄等特点以及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组合方式。如“即、都、郑”等有单耳旁和双耳旁的字,一般都是左高右低;“勒、勤”等右边有“力”旁的字,一般都是下齐上不齐;“呼、鸣”等“口”字旁都置于字的左上角。
        二是读部件间的关系。对于合体字,着重要把握偏旁部件搭配的位置关系。这些位置关系通常表现为对称、争让、顾盼、穿插、向背等,往往是矛盾中求统一。如“教、妙”等字左右搭配关系表现为相让;“沟、约”等字表现为相向;“儿、川”等字表现为相背;“盖、旦”等字表现为地载;“宇、冠”等字表现为天覆。这些位置关系在读帖时要让学生好好领悟、品味。
        三是读关键笔画。每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而其中的笔画形态丰富多变,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画形态,尤其看清楚关键笔画在字中的形态、位置,如“旭”的竖弯钩宽大有力,托住上方。“木”的撇捺伸展但底端不超过竖。“反”字的三撇各不相同,分别是平撇、竖撇、长撇。只有这样全面观察,深入掌握汉字的笔画、部件及整体结构,才能使汉字以正确的视觉形象映入学生的大脑,为他们写好字打下“眼中有数”的基础。
        四是回顾共同规律。汉字是方块字,虽然每个字各有特点,但也有共同点,有规律可循。写好字必须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规律,找出汉字的书写特点,及每个字各部分之间的搭配关系。


如,左右结钩的字中有左右相向,有左右相背;上下结构的字有的是下托上,有的是上压下,有的上下不相让;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窄而长,如“湖”“激”;上、中、下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扁而宽,如“蓝”“暑”。又如:在书写中观察发现悬针竖往往用在字的末笔等。通过找规律,培养学生敏锐的眼力。
        二、创新小学书法教学训练技巧,优化学生领悟力
        小学书法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需培养学生掌握书法教学技巧,创建专业化的管理机制,明确各方面教学工作目标与要求,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
        首先,要为学生夯实相关的写字基础,制订完善的计划方案,深化看、练、比、评、改、记的教学流程,使学生养成“提笔即是写字时”的意识。也要鼓励和提倡学生坚持长期练习,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要练字15分钟(硬笔或软笔,学校或家里均可),夯实学生的书写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其次,书法教师需纠正学生的“双姿”,指导其端正自身的写字态度,能够在提升学生书法写作水平的情况下,增强教学工作效果。同时,教师需为学生提供坐姿训练机会,营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学生胸口距离桌子一个拳头的距离,在腰部挺直的情况下,对学生眼睛与纸张之间的距离进行控制。
        最后,教师需结合书法教育内涵,比如可以结合我县“中国陶瓷之乡”的优势,依托深厚的地域文化,借助书法扩展陶瓷艺术视野,利用书法的形式美和陶瓷材质美在文化内涵和形式上的联系,将书法与、绘画、陶瓷同时并举,齐头并进,以书入画,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书画艺术融入陶瓷艺术,真正为家乡陶瓷书法艺术的发展开拓新的境界,达到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
        三、组织多样化的小学书法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表现力
        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多元化的书法教学活动,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制定完善的教学工作方案,逐渐提升书法教学工作效果,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一方面要将学生学习兴趣作为目的创新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氛围,在制定现代化教育机制的情况下,增强教育工作效果。例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创建教学氛围,开展“跟着书法家写字”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书法家的写字视频,然后指导学生跟着视频写字,在此期间,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灵活的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另一方面,书法教师要积极设计丰富多彩的书法实践活动,比如春节前夕组织书法特长生走进福利院、社区、乡镇“义写春联送祝福”活动,并鼓励学生自己写春联;开展全校性的“书法之星”评选活动,对优秀学生颁发证书并在学校走廊显眼处给予张贴,以此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和练习书法的热情。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参与每两年一届师生书法作品展、师生千人书法大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书法素养。
        综上,书法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只有我们始终把书法教学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常抓不懈,才能完善书法课程体系,规范学生书写姿势和端正书写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做到让学生写一手漂亮的字。
        [注:本文系2019年度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书法‘三力’培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QJYKT2019- 26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劲松.由浅入深,全面提升小学生书法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000(001):94-95.
[2]刘辉.浅谈小学生书法艺术素养的培养[J].江苏教育,2017(21):79-80.
[3]蒙平[1].浅谈提升中小学教师书法素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30):248-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