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2期   作者:李凤丽
[导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论是山、河、植物、风土人情,还是当地文化,都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地方特色,是阿坝州金川县的真实写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听写、写作、绘画等方式,将本土文化资源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引

李凤丽    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勒乌镇第二小学  四川  阿坝  62410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论是山、河、植物、风土人情,还是当地文化,都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地方特色,是阿坝州金川县的真实写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听写、写作、绘画等方式,将本土文化资源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回归自然,以不同的方式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乡土文化;渗透路径;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5-115-01

        语文课程应根植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语文教材应当挖掘课本教材以外的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乡土文化资源,语文教育应该以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为思想目标。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
        (一)课堂教学渗透,在比较中加深理解
        适时、适度地把乡土文化资源引入语文教学,将乡土文化和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来加深理解教材,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这样不仅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实现了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自然延伸。
        例如:我在讲授《草原》一文,讲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时,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感受草原的美,再结合我们的家乡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同学就想到三月梨花盛开时的景象。我们站在观景台上,整个县城的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遗。山顶、谷底、河边,无处不是梨花盛开的芳影,无处不弥漫着梨花的清香。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能让游客置身于一幅美丽图画的意境中。通过家乡与草原美景的对比,学生就很容易就理解了草原的特征。
        (二)写作训练渗透,在交流中激发情感
        语文学习由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组成。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学习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他认为,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
        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乡土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是生命的开始的地方,我们一出生,家乡就赋予我们无限的祝福与希望;家乡如一杯醇香的美酒,越品越有滋味;家乡永远是内心深处最美好、最珍贵的记忆。我们教育孩子爱祖国,那我们就要教育爱家乡。引导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发现家乡的美,热爱家乡并乐意给家乡做代言,做家乡最有特色的“名片”。以“诗画家乡、美食家乡、人情家乡”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认识这片给我们生命的热土,了解这片土地上的花草树木、风土人情,发现家乡的魅力所在。当家乡成为我们引以为傲的土地时,我们也要积极地为家乡的建设出力。真正实现我以家乡为荣,家乡以我为傲的美好境界。老师作为灵魂的塑造者,要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家乡的文化深处,感触家乡的内涵。为此,我特别开展了以《家乡的名片》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活动一:初步感知
        1、老师播放歌曲《大金川》,让孩子们说说从这首歌的歌词中,你能感受到金川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这首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
        预设回答1:这首歌里说金川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预设回答2:这首歌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初读文本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吉言的家乡金川。
        (1)文本中写了金川的哪些方面?抽学生回答。
        (2)学生回答时,其他同学做补充。
        小结:文本中写了金川三月的神仙包美得如诗如画、金川的饮食独具特色、金川的人热情好客。
        4、解读课题中“名片”的含义。
        (1)预设回答:名片就是一个人身份的说明书。
        (2)教师提问:我们怎么来理解家乡的“名片”呢?
        预设回答1:能代表家乡的东西就是家乡的名片。
        预设回答2:一个地方最有特色的东西就是家乡的名片。
        ……
        小结:是啊,这三月的梨花不就是金川特有的美景吗?这一道道可口的菜肴不就是金川的饮食特色吗?这热情好客的人儿不就是金川特有的人文风俗吗?
        设计意图:解读“名片”的含义,为下一环节的活动打好基础。
        活动二:深入了解
        1、老师引导学生提炼总结出文本的三大块:诗画金川、美食金川、人情金川。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们发现家乡的景美、物美、人美。
        2、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按照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从诗画金川、美食金川、人情金川这三个方面中选择一个自己最了解的与大家分享。如:完善“诗画金川”的内容时,能提到金川有名的风景名胜情人海、广法寺、索乌山、云顶花海、中国碉王……在完善“美食金川”的内容时,能介绍到金川的特产:雪梨、雪梨膏、雪梨糖、腊肉、酸菜、面饼果子、自制糖果……并且能用几句简短的话说说它们的制作过程。完善“人情金川”的内容时,谈谈自己串门儿时的情景或领里之间和谐相处的故事。
        3、请讨论诗画金川的小组汇报金川有哪些风景名胜,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做补充。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播放PPT。
        4、请讨论美食金川的小组汇报金川有哪些名小吃或者土特产,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做补充。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播放PPT。
        5、请讨论人情金川的小组分享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认识家乡,相互分享彼此眼中的家乡,互补乡土知识短板。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补充,观看老师制作的PPT课件,听老师讲解等方式拓展对家乡人文风情的认识。
        活动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发现了家乡独特的魅力。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金川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我们也能成为金川最给力的“名片”。
        在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在不同的季节感受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情感,此种体验,是课本教材很难企及的。而语文学习一旦成为一种自觉,学生就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以至拥有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能真正地成为丰富多彩的、生机勃勃的、自下而上的、有着本土化民族化的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利用、努力挖掘我们的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优化语文教学结构,增强课堂教学趣味,贴近学生生活,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