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年级出现的学习贫困生的原因与改变方法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2期   作者:唐斌庭
[导读] 新课改倡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良好发展。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习贫困生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积极鼓励,尊重学习贫困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教师要充分发挥在班级教学中的引导性作用,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表现自己。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脱离“学习贫困生”头衔。

唐斌庭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龙头乡中心小学  广西  崇左  532101
【摘要】新课改倡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良好发展。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习贫困生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积极鼓励,尊重学习贫困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教师要充分发挥在班级教学中的引导性作用,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表现自己。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脱离“学习贫困生”头衔。
【关键词】农村;学习;贫困生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5-172-01

        一、出现学习贫困生的原因
        针对农村小学一年级出现学习贫困生的现象,本文总结了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学生方面。农村小学学习贫困生的普通缺点是:对学习动力不足,通过教师家访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小学生不愿意学习的原因是由于自卑心理在作怪。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相对差一些,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度低,所以产生厌学心理,缺乏学习动力,最终沦为学习贫困生。另外一方面,学生本身对于学习的认识度不够,思考问题不够深入,知识运用的能力不强,不会举一反三,而是靠死记硬背学。在不能掌握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小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内容上,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失去耐心和信心,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学习长期处于被迫的状态。
        第二,教师方面。由于偏远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也相对落后。在教学过程中,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硬件设施也不完善,不能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工作,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统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总是一味的通过说教的方式教学,时间久了,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会觉得课堂学习很乏味、很枯燥,使学生的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
        第三,家庭方面。在小学一年级教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原因,很难集中注意力。因为农村地区的小学生面临着父母外出务工的问题,学生多数由老人教养。老人的教育观念落后,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没有能力辅导和教育小学生。不能让小学生在初级阶段就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念,也就必然会导致小学一年级时期就出现学习贫困生的现象。



        二、学习贫困生应对的策略
        (一)、教师增强辅导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对于大多数的学习贫困生而言,教师的重视程度的增强,是帮助他们走出学习贫困生行列的有利抓手。通过教师的重视程度增强,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学生爱学习的好习惯。学习贫困生的成绩都很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重点培养学习贫困生的学习能力,纠正其学习方法。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前预习。首先要告诉学生们预习的目的和方向,例如在学习语文学科的时候,预习一篇新课文的时候,要找出生字,然后进行课文阅读,把自己不会的知识点标注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讲。第二,在课堂学习中,要针对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重点听老师讲课的内容,从中寻找答案。如果这时还是没有弄清楚答案,那么就大胆的举手请教老师,直至问题得到解决为止。第三,在课后的复习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布置作业,结合学生的学生情况,先布置一些可以轻松解答的作业,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后,再逐步加深作业的难度,帮助学习贫困生重新塑造学习信心。
        (二)、建立学习帮扶小组,鼓励互动学习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文化知识的情况,还要关注他们的人际交往情况。由于农村小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家长不能时时在身边教育、监督,所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就成了教师们要关注的问题。针对学习贫困生的整体特点,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以建立学习帮扶小组的形式,来帮助学习贫困生走出困境,通过学习帮扶小组的建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可以在互相的感染力下,帮助学习贫困生改善自身的缺点。通过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习贫困生答疑解惑。在学习帮扶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既可以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升学习成绩,也能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辅导的过程中巩固知识。
        (三)、多方联动,帮助学生学习
        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家长外出务工的现状,教师也要积极的想出办法,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通过信息化手段,把身在远方的家长联系起来,通过“微信”、“QQ”“校园网”等形式,及时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学生的真实情况,结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教师有针对性的做出判断,制定出学习方案,帮助学生走出学习贫困生的困境。
        结语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小学一年级学习贫困生问题,是需要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共同努力的。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正视学习贫困生的问题,帮助他脱离“学习贫困生”头衔,建立对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晓琴.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 (01):173.
[2]张钺.浅谈“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J].学周刊,201(08):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