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3期   作者:达娃卓玛
[导读] 小学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养成的习惯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小学学生习惯的养成需要被关注,小学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也需要被注重,笔者文本将要探究的是如何对小学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达娃卓玛    西藏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扎扎小学  西藏  山南  856000
【摘要】小学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养成的习惯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小学学生习惯的养成需要被关注,小学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也需要被注重,笔者文本将要探究的是如何对小学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习惯养成;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5-173-01

        习惯不是一种天性,它是后天养成的,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就可能养成什么样的习惯,现在常会听到的“21天养成好习惯”也可看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一些小学学生家长管理的比较松散,许多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时学校和教师就要发挥作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使其一生受益。
        一、以自身习惯影响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是后天培养的,那么习惯的养成也必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以自己良好的习惯去影响学生。作为一名藏区教师,更要做好这一点。教师需要从外在和内在同时对学生产生影响。首先外在方面例如教师每天要衣着得体、语言得体、行为得体。小学学生也会进行模仿,他们每天都接触到这样良好的习惯,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朝向好的习惯进行靠拢,有助于他们习惯的养成。其次是内在方面,教师要做到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教师每天的行为、语言等要发自内心去做,并要将习惯进行坚持,不要给学生带来误区,影响学生习惯的养成。教师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自己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习惯,循序渐进。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环境对人的习惯有直接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阐述的正是这个道理,孟母将家搬到什么样的环境中孟子就去学习什么样的习惯,直至最后搬到学堂附近孟子开始学习知识,这才造就了孟子。可见环境对习惯养成的意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时要也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如在校园内布置一些标语、绘制一些关于好习惯的图画,学生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另外教师还可以请学生进行班级布置,如定期更换关于好习惯的板报,或是定期开展好习惯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受熏陶,促进农牧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农牧区特有的条件进行相关习惯环境的创设,如选择农牧区一些具有好习惯的名人,为学生树立榜样等,使学生时刻感受到好习惯的意义。



        三、从小事着手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唯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会让我们受益一生,因为习惯决定命运。培养偏远边境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需要长抓不懈。在执行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执行不等于批评,要有一种能包容学生缺点的心胸。让我们藏区学生们深切体会到,检查是公正的,批评是善意的,找出问题是帮他改进。认识到这一点,学生们才会欢迎检查,才会欣然接受批评,才会主动改正错误,才能真正形成不折不扣地执行文化,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靠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养成。
        四、注重家庭和学校的合作进行养成教育
        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离不开学校中的教育,也离不开家长们的引导,所以在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实现家校合作,共同来引导孩子们。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学校的有效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以下现象,有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都很好,作业也按时完成。但是一旦到了星期六、日或放假的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没有完成,或者只是随意地做一点。这时我们可以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开家庭教育讲座,引导家长认识到小学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引导家长如何教育子女或宣传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平时可利用便捷的通信和家长深入交流,并提出学校的建议与要求,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总之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至关重要。
        五、以坚持的原则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纵观历史,但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样长时间的坚持下去,就成了习惯了。近几年来,我校通过加强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品质习惯的培养,优化了藏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了藏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学生家长的赞赏。我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坚信,只要我们藏区学生从小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终身受益,从而完成教育的最根本宗旨,即藏区学生全面可持续性的发展,良好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受益终身!
        总结: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校、家长、教师三方配合进行,才能对学生有更为深远的影响,习惯养成教育看起来很难,因为学生有不同的性格,但是做起来并没有那么难,只要教师找到合理的方式,同时用自身习惯去影响,加之家长的有效配合,学校的支持,长期坚持下去,习惯养成教育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朱枚.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 (05)
[2]弓立新.好习惯是立身之本———“‘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开题暨全国培训会”综述[J].少年儿童研究,200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