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创新方法思考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3期   作者:姚智文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推行与深化,教育行业加强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音乐教学是教学工作开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够有效的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主要探究小学中高年级音乐合唱教学方式。
姚智文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  2142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推行与深化,教育行业加强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音乐教学是教学工作开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够有效的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主要探究小学中高年级音乐合唱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5-171-01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教学模式禁锢
        在实际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理念的影响,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成果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真正能够参与合唱的机会非常的少,教师大多只是向学生讲授一些基础性的音乐知识,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上。在合唱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音乐水准各不相同,教师的指导仅仅体现在整齐度上,对于合唱教学的认知浮于表面。合唱教学的方式也比较的单一,只是单纯的单向传授,要求学生对音乐技能进行掌握,而忽视了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并且很多教师对于音乐课程存在轻视态度,认为音乐课程可有可无,导致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存在很大的阻碍[1]。
        (二)忽视对个人特色的挖掘
        学生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但是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忽视,将目光放在了提高学生熟练度上,忽视了学生个人特色的发挥,虽然最终合唱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合唱水准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过于注重整体,却忽视个体的呈现,使得合唱成果的提高非常的有限,对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加强律动练习,培养乐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对于音乐合唱的了解非常的片面,简单的认为合唱就是单纯的唱,与其他的方面没有任何的联系。音乐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心灵上的享受,为了更好的学生音乐合唱成果的提高,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音乐律动练习的重视,培养学生的乐感。

音乐是一种节奏感、韵律感极强的艺术形式,学生很多时候能够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肢体上的摆动,这是人的本能反应,并且音乐的旋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直击人的内心,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小学阶段的音乐歌曲大多比较舒缓,节拍比较的明显,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学习起来的成果也会比较的显著[2]。比如在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这一个歌曲时,在合唱时学生可以配合一定的律动,根据歌曲的内容添加一些肢体动作,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身体上伸展,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融入到合唱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对歌曲节奏进行有效的感知,进而促使学生韵律感的增强,提高合唱水准。
        (二)加强音乐作品积累,融入感情
        对于音乐作品的学习不仅要欣赏音乐的旋律美,还要对歌曲表达的情感与内涵进行充分的感知,进而在合唱的过程中融入情感,促进合唱水平的有效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对音乐作品不断的积累,对于作曲者的生平、创作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更加深入的对音乐歌曲进行认识。当学生对所要演唱的歌曲进行情感上的充分感知后,才能够深入的感受音乐旋律的魅力,在合唱的过程中对旋律节奏进行充分的把握,进而进行情感上的流露。当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进行情感的真实流露,也将反过来作用于促进学生对歌曲内涵的深刻解读,促使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进而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成果的提高。
        (三)多种形式练习,完善合唱技巧
        学生是合唱活动开展的基础,而合唱技巧的合理应用能够使得合唱水准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高。每个学生的音色、音部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为了将每个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学生进行整体上的配合,教师需要对参与合唱的学生进行各种形式上的调整,实现个体与整体的统一。首先在合唱的过程中要突出合唱歌曲的特点,在合唱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合唱歌曲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对歌曲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对歌曲情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突出音乐特点,并结合学生的音色、音部进行小组划分,分别承担不同的合唱部分,能够有效的促进合唱效果的有效提高;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人特色进行深入的挖掘,对学生的音乐水准、音色、音部进行充分的了解,结合合唱歌曲进行一定的演唱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展示自我,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小学音乐合唱水准的有效提高[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唱是小学音乐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于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以上列举的几方面入手,多方面、多角度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改进与完善,能够较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合唱水准的提高,从而促进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董吉奕.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创新方法[J].北方音乐,2019,39 (06):154-155.
[2]陈果.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创新方法[J].北方音乐,2018,38 (18):190.
[3]王洁.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创新方法思考[J].艺术科技,2016,29 (03):3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