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3期   作者:娄方强
[导读]

娄方强    贵州省桐梓县楚米镇中心学校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5-166-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并凸现其重要地位。传统的数学教学,除了枯燥的数字,最多也只是利用挂图、教具来创设情境,使知识的导入显得生硬、苍白、无力。而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可以创设出与题意生动而又贴切的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学习。
        一、科学信息技术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引不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于是也导致了很多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厌学逃学现象的发生、学困生问题接踵而来、辍学问题时有发生,这已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更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话题。如何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爱学习,好学习是摆在所有老师面前的一大挑战。
        怎样才能把丰富教材内容全面传授给学生,满足学生的心里需要呢?改变教学方法也成为时代的潮流。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完美对接,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课堂活跃度,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发思考。用ppt、flash以及视频等都可以全方位的打开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和视角。例如:在教学“1亿有多大”一课时,由于“1亿”这个数很大,很难想象得出来,比较抽象,学生很难获得直观的感受。所以在开课前,努力利用现代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激发其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1亿有多大。借助PPT和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到“1亿有多大”,从而使学生从理性到感性认识到1亿有多大。通过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的大小,以及这个数值在生活中的联系,最关键是让学生在真正的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动态图像演示,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进行显示,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时,一般是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教具通过画、剪、拼的方法,将长方体的6个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来计算,但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很难想象。而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交流后,不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了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生计算其表面积具有积极作用。这样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克服了学习难点。
        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生动有趣的体现了教学内容,扩展了教学思维,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和研究能力。在课堂探究实验和小组合作活动中,传统的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作秀的有,空洞的讨论也有,要么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要么就是提的问题无足轻重,而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以后,教育价值大大增加。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时,我就充分利用电脑中计算来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效果好,在探索规律时信息准。
        具体教学过程简介如下。



        例9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11=0.0909……  2÷11=0.1818……
        3÷11=                     4÷11=
        5÷11=
        (学生迅速打开电脑开始计算,寻找规律。大约40秒钟全面完成,结果如下。)
        3÷11= 0.272727……      4÷11= 0.3636.……
        5÷11= 0.4545 ……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学生议论探究得出结论:数学×0.09)
        出示要求: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学生兴趣极浓,动笔书写,大约40秒钟完成。)
        6÷11=                  7÷11=
        8÷11=                  9÷11=
        (教师巡视检查,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巡视后发现40位学生有38位完成,正确率100%)
        事后我就此现象进行案例分析,得出结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探究兴趣的能力的培养。
        四、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师减负具有积极意义。
        许多人认为高中、初中、小学三类教师中最忙的高中老师,最轻松的小学老师。其实并非如此,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比初中和高中教教师都要大,教学学科多,事务杂。一个小学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不只是说教,更多的是要亲力亲为。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寻找合适的教学用具,这些材料的准备,耗时多却不能够反复使用,导致工作效率比较低下。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查找资料,进行处理和储备,在课堂重复使用,有效地节约教师课外备课时间,从而为教师批改作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积累时间。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为教师优质教学资源的获取、问题的解惑,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