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城市的建筑是由各方面的要素共同组成的,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于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集中展示,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也是能够保护古建筑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城市中的古建筑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发展与变迁,展示了各个时期城市的生活面貌,还集中展示了社会发展的程度。但是在现在的城市发展中,其正在受到人为或者是自然因素的破坏,数量也正在持续性的减少,因此,本文主要就现在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文物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修缮;文物保护
引言: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古建筑文物是记载历史的一项重要载体,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是岁月沉淀下来的产物,也是我们需要认真保护的重要文化遗产。那么在新时代中该如何保护古建筑文化,让其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具有的文物保护意识。但是对于古建筑的修复与保护而言,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包括了很多学科知识的内容以及众多的资金上的支持。因此本文主要就现在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措施作出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对保护古建筑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1古建筑修缮与保护的意义和原则
1.1古建筑修缮与保护的意义
古建筑在当前的发展中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历史文化意义,而是加入了很多现代艺术美学以及传统文化上的意义。首先古建筑修缮与保护的意义依然是其历史文化上的意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的古建筑中体现了中国独特的艺术建筑风格与历史文化,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写照,体现的是一个时代的发展变迁,是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是时代文明的体现方式之一。并且中国的古建筑文化在世界上都是有一定的地位的,而且与中华优秀的历史文化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除此之外,中国的古建筑还具有非常高的社会性的价值。中国的古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员,但是其数量却越来越少,并且其还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建筑资源。所以对于历史古建筑的保存必须要及时的进行,这样才能够避免更多的古建筑消失。那么就需要从实际上出发,切实有效的对古建筑进行保护,这样就能够让其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被更好地传承下来。因此,相关的单位一定要对古代的建筑进行更好地保护,让其能够在现在的时代中得到更好地保存,能够更好地将自身的历史性的意义与价值得到更好地传承。
1.2古建筑的保护原则
通常意义上的古建筑修缮保护并不是简单的将古建筑进行重新的建设,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其进行重新的修缮,让其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文化价值。其中对于文物的修护并不是一个短期的工程而是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维护。对于古建筑中已经修缮的地方还需要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其价值。简单来说就是在对古建筑进行修缮的时候既需要能够将其进行修护又能够使得其历史性的价值和历史意义得到更好地保留。在具体的修缮中需要让修护之后的古建筑与之前的古建筑在外观上能够保持一致,尽量保证其原有的结构不被破坏,这样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其历史文化价值。其次是需要将新修补的地方与原来的结构之间留有明显上的记号,其实来说就是需要对新增的地方做一下标记,这样的话就能够让专家在进行文物考察的时候能够对文物和现在的材料进行更好地区分。最后是需要尽量的减少其修缮的次数,尽可能的一次性的就完成相应地建筑修缮工作,这样的话就能够尽量的减少对建筑文物的损害,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文物建筑的价值。
2影响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因素
2.1人为因素
在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当中,人为因素也是影响其保护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首先,在城市规划问题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需要对原本的旧城区进行新建,使其具有全新面貌。而重建工作往往要毁掉许多古建筑。
多数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设计城市规划时没有考虑对古建筑的保护评估,急于求成,没有针对古建筑文物设计出正确的保护方案。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古建筑群失去存在空间,进而消失在人们视野中[1]。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如新昌县在建设城市广场的过程中,毁掉了明代早期的建筑金氏台门。其次,乡村发展。经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乡村发展快速,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一些散落于乡村中的古建筑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2自然因素
2.2.1砖体风化现象
多数使用砖体所搭建的古建筑在长时间保存过程中,会受风化作用,致建筑出现变形、脱落等现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在古建筑群中,砖体和青石板都会受到十分严重的风化作用,其风化程度也比其他建筑要更高。然而在对这类古建筑群体进行保护工作时,专家们却产生了偏差,各自坚持着不同的理念。导致我们虽然想要保护古建筑,但实际落实的保护措施缺乏力度,无法形成有效的保护。
2.2.2木材损坏、虫蛀等
在我国古建筑群中,使用最多的便是木材材料。在长时间的留存过程中,木材会因自然因素而出现腐朽、变形情况[2]。特别是一些年代十分久远的古建筑,其用于支撑的大木的很多局部地方都已彻底地腐朽、消失。在开展保护工作时,稍有差池便会将整体建筑毁于一旦。
2.2.3地基沉降
和现代建筑不同,古建筑的地基夯实度较低,对建筑的质量和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出现地质运动或人为工作时,易发生地基下沉的现象。一旦地基沉降,那么建筑的结构也会遭到破坏,发生墙体开裂、木架走形、坍塌等现象。
3古建筑修缮与保护的措施
3.1采用冻结保护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需要对古建筑保持原有的状态不变,然后再将其受到破坏的地方进行修缮,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保留古建筑的原貌,让其得到更好地保护。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文物建筑而言,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考古的需求就需要对其进行修缮。
3.2采取重建的措施
将一些具有非常深远性的历史意义的文物建筑进行重建,这样能够很好地保留其历史性的价值[3]。但是使用这样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经过重建的历史性建筑已经不具有历史性,那么就需要着重注意对其遗址进行保护,这样也算是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历史性的建筑。
3.3使用地段保护的方式
这种保护方式主要的形式就是通过博物馆、拼贴式或者是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方式。其一是博物馆的保护方式[4]。这种方式主要针对的就是已修缮过的古建筑文物,这种保护方式主要就是通过对古建筑以及人们生活的模式一并进行保存,这样的古建筑除了可以为专家提供研究之外还可以让社会大众进行参观,让其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的建筑,汲取其中的文化雨露。
结束语:
在当今的时代中我们对古建筑的印象变得越来越淡化了,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文化是需要现在的人们高度关注的。在现在社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不能够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变化,而是应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维护这样的不可再生的建筑资源,只有从现在做起,从现在开始保护好古建筑,才能够不让其随着时间而泯灭,才能够让古建筑得到更好地保存,让其发挥出更大的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冯美珍.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07):138-140.
[2]王菂.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居舍,2018(14):20.
[3]石青.古建筑文物保护问题及对策浅议[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5):102-103.
[4]李东杰.浅析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J/OL].北方文学(下旬),2017(0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