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阶段我国更多农村地区已经有了村村通自来水,由此极大的提升了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但整体而言对于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而言,其中存在更多的问题和阻碍,由此会极大的影响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推进与作用发挥。所以本文基于此深入探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旨在通过实际研究与相关措施的提出,帮助我国农村地区更好的进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
关键词: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解决
一、村村通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思路分析
(一)产权归属应当明确,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由于村村通供水工程的规模以及融资渠道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应当明确供水产权归属问题,而且要严格落实好管理主体的责任,相应的制度需由政府及主管部门健全和完善,并且对其采用专业的管理模式。
(二)运作管理机制市场化
以“三个有利于”为指导思想,既要对群众使用有利、对村村通供水工程建设效益实现有利,又要有利于农村水资源供应以及可持续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搞活经营。基于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经营理念上可以借鉴企业管理模式,以市场化为导向,独立核算,采用以水养水的运作模式,激发各参与主体的积极主动性。
(三)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
为了促进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效益发挥,最为重要的是水价设计的合理与否。实践中,基于对广大村民用水情况的综合权衡,水价确定过程中一方面要综合考虑村民的支付意愿和能力,另一方面应当综合权衡供水成本及其收益。在此过程中,政府与供水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在调节价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水价因用水目的和途径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应当合理设定水价,确保自来水工程的运行费以及维护费用等能够得到有效保障。比如:饮水范围内的工副业以及生产领域用水,可采取生产性定价方式。实践中应当严格落实用水定价决策听证制度,维护好农民和用水户对制定水价的知情权以及参与监督权,使水费征收公开透明。
二、传统管理体制对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影响
(一)水资源不能共享
传统的管理体制导致村与村之间在水资源上不能共享,各供水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无法实现水源的合理调配,从而导致水资源缺乏及水污染村的安全饮水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这些问题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进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传统管理体制制约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以往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都是以村集体或群众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也就是民办公助的形式,国家补助的资金具有扶贫的性质。在这种模式下,由村委会管理工程,产权归村集体所有。这便导致了供水工程的建设村与村之间互不干涉,相对独立。导致出现新建集中供水借种没有主体,管见延伸困难等现象的出现,严重制约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的进度。从而传统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村民的观念,是影响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
(三)保障性较差影响了村村通工程的整体推进
在传统管理体制中,各供水工程独立进行工程的经营核算。一旦机电设备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发生而受到损坏,村集体没有能力拿出足够的资金对设备进行维修更换,而需要民村进行再次集资。而集资过程一般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导致供水中断,新的饮水困难的出现。如界湖镇马家营村饮水工程,在遭遇雷击后变频控制柜受到损坏,面短期内村集体又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进行更换,从而影响了该村村民的饮水问题。这种边建设边毁坏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整体推进。
(三)管理粗放
在很多农村,各村庄的供水工程由村委会确定管理人员,管理时采取补助工日、增加承包土地等政策,也即采用承包管理责任制。一旦村委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更换,管理人员也便会出现流动,这便导致了工程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没有责任心的现象,严重制约工程的运行。在山西省的很多村庄都已经出现因领导班子换届而导致供水工程因无人管理而毁坏。在农村对供水工程进行管理时,往往带有行政色彩,但行政管理力度又往往得不到保障。长此以往,由于村民素质低行政管理不到位,便会出现约束松散没有号召力现象的出现,工程管理质量得不到保障。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运转从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三、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改革管理体制
只有改革传统的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体制,才能保障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使饮水工程能够安全高效运行,发挥长久的效益。在村村通供水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实现建设权、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由水行政管理部门对供水工程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设施的建设维修费用。只有管理权问题得到解决,明确了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者,才能更好的使水资源的共享得以实现,联网、联村集中供水才能成为现实,推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进程。具体的改革方案如下:
(一)组织形式
进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管理时,县水行政管理部门作为领导者,可根据乡镇的实际人数成立农村供水服务中心,以乡镇水利站为单元进行工程的管理,从而将其作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各服务中心对工程费用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服务中心要把农村供水工程当成服务对象,统一管理辖区内的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采取考试考核等人员审核制度,对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负责人进行择优录用。服务中心也要接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考核,定期进行培训。
(二)运作模式
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过程中,供水服务中心作为建设的主体。一定要做好协调受益村庄、搞好水源机房建设以及主管道的铺设等工作;合理统筹国家扶持、社会融资、受益村民集资等来源的资金。村内运管及入户管道由村庄统一进行采购,服务中心在收取少量的安装费后进行施工;各供水服务中心一定要做好水源地保护的工作,加强供水工程设施的管理,收取消费时要按照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全县统一价格。将所收缴的水费统一上缴中心,现由中心对电费进行统一核算,将费用于折旧、维修并支付管理人员的工资。一旦某村的饮水工程设备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遭受损坏,便可由服务中心统一进行维修更换并支付费用,而不再考虑受益人口的多少及所缴纳的费用。
(三)制度完善
对于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不仅需要实际措施的有效落实,更需要完善的制度进行保障,从而各地区农村县级主管部门应该做好对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与制度完善,一是通过制度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二是借助制度的管理和规范,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使得村村通自来水能够造福更多百姓。
(四)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对于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与作用发挥,其尽管属于农村地区的民生工程,但整体上也需要做好相关运行机制的管理。运行机制的提出与建立是规范供水、用水的基础与前提,更是保障村村通自来水满足更多农民需求的关键。以此相关供水服务中心必要制定供水策略和管理机制,确定用水收费规格,并对于出现的供水问题、用水问题等提出解决对策,以此使得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总结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是保障农村地区人们生活质量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民生工程,从而其建设意义重大。但其中在建设与管理过程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是阻碍这一民生工程深入推进的主要因素。从而需要基于实际情况做好对各类问题的解决和对各类阻碍的清理,以此保障这一民生工程能够发挥既定作用,保障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济钊.广宁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实践与探索[J].河南科技,2019(02):74-75.
[2]吕英杰. 莱芜市莱城区农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3]彭华.坚持建管并重 创新发展模式 全面搞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管理[J].山东水利,2008(02):12-14.
[4]张明君,孙福华,李永华.科学发展 又好又快 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超额完成规划任务[J].山东水利,2008(01):30-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