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南北温差巨大,植物特色各异,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美与文化有了更高的追求,园林景观设计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效的地融入植物文化,可以提升园林文化内涵,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关键词:植物文化内涵;园林景观;应用
引言
植物对于人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价值不可小觑,最近几年我国对于植物保护及大力度,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植物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知。所以,植物文化一直在园林景观意境营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人们的诗意人生写照,还是园林景观建设的珍贵文化资源。
1植物文化内涵探究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发展历史,园林景观建设发展经过历史长河沉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凭借我国园林建筑独特的文化底蕴魅力,彰显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建设中,使用绿植不仅可以构建优美景色,也可以构建诗情画意的氛围,让处于园林景观中的人感受到山水间的文化气息,体会到古人对安逸社会、恬静生活的追求,彰显古人的文化智慧。将一些矮木桩和山石设计成园林景观中的椅子,让人们可以在飒飒清风中歇脚,体会自然的拥抱,阳光穿过层层树枝散落在林间,人们闻着淡雅的花香,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更好地释放压力,放松心情,感受到快乐与满足,有助于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不仅如此,园林景观中引用植物还能够发挥其自身带有的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园林景观的功能性与设计价值。比如,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墨客都将“梅、兰、竹、菊”是为植物中的“四君子”弘扬梅的坚强意识品质,倡导人们像梅不怕冬寒,尽情盛开;兰淡雅清新,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君子之道;竹宁折不弯,如果国民可以具有这一气节,那么我国势必会越来越强大;菊优雅高尚,意味着做人的品格与情趣。将这些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将植物文化内涵与园林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人们在观察景观同时,感悟具有文化气息的设计魅力,彰显传统文化精髓。例如,园林设计人员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句王安石创作的《梅花》一诗中的经典句子书写于园林梅林亭台立柱上,可以让人们感悟到更高层次的设计理念,发挥植物文化内涵价值,震撼人们精神,给人们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在我国植物文化的发展中,很多植物在经过时代变化中吸取的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逐渐成为趋于成熟的植物文化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着植物文化内涵的影响与价值,提升了园林景观设计水平,推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
2植物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2.1地域特色植物
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情、文化内涵,进行植物造景配置,才可以彰显地域文化。对于植物的选择,首先应该考虑其自然因素,北方柳树、榆树、杨树常见,既彰显北方的植物风光,又能健康完美的生长,实现景观效果。除考虑自然因素外,还应该考虑当地的文化,满足市民的生活习俗,形成地区文化特色。
2.2植物的文化内涵在水体中的应用
植物与水体搭配造景时,植物将水体衬映的尤为美丽。从目前来看,岸边种植柳树与水中铺荷是较为常见的水体植物配置形式。清风拂过柳树,把柳树的枝条吹得摇摇曳曳,清风拂过水面,把水中的波浪吹得波光粼粼,柳树映在水中的倒影与实际景象相互遮掩又映照衬托,丰富了滨水景观,从而给人们带来一种舒适的感觉;池塘中布满粉色的荷花以及碧绿的荷叶,别有一番趣味。在闷热的夏天,若在此驻足观赏,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园林水景和园林小品中经常出现盆栽与池栽相结合的布置手法,满足了人们的观赏需求。
2.3要重视植物的色彩文化
色彩不同给人们的心理感受和心理暗示也不同,在进行主题景观的营建时,可以充分的发挥植物的色彩优势营造出使人放松愉悦,重新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感受的景观环境。如作为反映天空与海洋的色彩---蓝色,能够给人营造出舒适与静谧的空间感,能够使游人放松心情、舒缓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的作用;明亮的黄色象征太阳的光芒,给予人们乐观、开朗的温暖之感,具有安抚和鼓励的作用。研究表明植物的色彩变化可以使人的情绪波动起伏。如黑色,象征着神秘、悲哀与静寂,让人感觉沉重和压抑;白色是非常受欢迎的色彩之一,象征着纯洁与美好;除此之外,还有充满活力与希望的黄色以及代表喜庆、福禄和爱情的红色也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橙色是丰收之色,表示成熟和丰收,给人以华丽、明亮的感觉;粉红是浪漫的代名词,可以柔化空间,体现浪漫与温情;绿色作为生命的颜色,更是代表着青春与朝气等。
2.4植物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山石中的应用
山石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人们经常在山石处留影纪念,驻足观赏,一起讨论山石的设计。通常设计师还会在山石间配以小型瀑布或者池水与山石动态呼应,构建动静结合的景观,提升设计效果。一般来说,设计师通过2种方式将植物文化应用在山石设计中。一种是融合式。在水池中建造假山,搭配小型人工瀑布,水中栽植植物,与假山水融合为一体,发挥其植物的应用价值,彰显文化内涵。比如,在树池中栽植莲花,每当莲花盛开时,其形象如少女般羞涩美颜,给人传递活泼向上的文化影响;当莲花凋零,满池的莲蓬和季节与萧瑟的假山构建了一片肃穆的景色,将莲花所蕴藏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现的淋漓尽致,加深了人们对这句古语的理解。另一种是围绕式。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些植物围绕在假山四周,丰富景观文化气息。比如,将一些笔挺的翠竹种植于假山周围,不仅可以达到若隐若现,供人玩味赏析的假山景观效果,还能够传递翠竹懈怠的良好意志品质,弘扬坚强不屈、宁舍不弯的中华民族传统化文化内涵。
2.5植物配置和环境氛围的结合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应与周边环境氛围相结合,例如,学校的景观设计,应根据学校的环境,选择桃树和李树作为主要树种,如紫叶李、桃树等,以颂扬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政府机关的设计应根据政府机关的环境景观特点,选择荷花和竹子作为主要树种,以表达公务员出淤泥而不染、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精神;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根据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特色,选择柏树和梧桐树作为主要树种,以代表人们的高洁庄严、长寿无疆的寓意。
2.6植物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建筑中的应用
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建筑过程中,要明确建筑的主景地位,在这个基础上利用植物搭配建筑,发挥植物的衬托、美化作用,满足人们从美学角度欣赏建筑的客观需求。不同的植物在不同季节会呈现出独特景色,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加强了解各种植物季相变化,能够灵活运用植物实现建筑的动态变化和层次丰富,更好地协调建筑环境。同时,配置建筑附近的植物必须要具备诠释建筑的功能,可以进一步凸显建筑设计主题,是人们能够深刻理解建筑整体的设计理念,将建筑和植物视为一体,让建筑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植物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是传递弘扬传统文化内涵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有效应用植物文化内涵,构建景观意境,实现传统文化与景观的完美交融,推进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龙.分析植物文化的园林景观构建特点[J].花卉,2017(24)
[2]闵筱筱.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分析[J].长江丛刊,2017(34)
[3]廖荍.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文化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