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关系着工程整体质量,这就必须要对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加以掌握。在确保混凝土使用质量达标,必须要对原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控制,并做好材料配置、检验等工作应用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可靠,能够为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在建筑工程整体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由于混凝土技术应用关系着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关键技术的控制,避免混凝土施工不当引发各种质量与安全问题。
一、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因素
1、水泥强度。
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强度与混凝土的强度等关系紧密,水泥强度越高,混凝土的强度也越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选用高强度等级水泥,也需要同时对水灰比加以科学控制,保障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泥材料的应用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
2、原材料配合比。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个别采购人员出于工程成本的考虑,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存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行为,使得混凝土原材料的使用不符合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一些工程单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没有根据工程的质量要求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试验,导致其配合比设计不合理,降低了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3、水灰比。
水灰比强度越高,混凝土强度也越高,因此水灰比也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保障混凝土的整体质量,需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施工规范,做好水灰比设计,保障水灰比、水泥用量等能达到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要求。
4、混凝土养护与浇筑。
混凝土施工质量还受到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影响。在浇筑过程中,有关施工人员若没有遵循相应的施工规范,会导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密实度不足等问题。当浇筑结束以后,如果养护处理不及时,甚至会出现混凝土裂缝,不利于维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1、混凝土配比技术。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注重施工现场的要求和施工成本,确保施工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确定性价比较高的配合比。施工现场混凝土集料含水量和理论值差距很大,在混凝土拌和作业之前,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的用量,将其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集料用量误差一般在±2%以内,水用量误差在±1%以内,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误差在±1%以内。另外,技术人员需要测量集料的实际含水量,根据选定配合比,合理调节水的掺入量,确保混凝土组成部分用量比例满足配合比要求,提高混凝土质量。
2、混凝土搅拌技术。
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搅拌也是关键环节。
在搅拌机的选择过程中,要根据混凝土的性质来加以选择,如果是塑性混凝土,需使用自落式搅拌机,而如果是轻骨料与干硬性混凝土,应选用强制式搅拌机。在搅拌方式的选择上,需结合搅拌机的型号、容量等加以确定。一般情况下,投放方式如下:(1)一次投料法。在搅拌机内部一次性直接投入搅拌机可以容纳的原材料。(2)二次投料法。应用此种投料方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使用量,有效节约混凝土施工的成本。(3)两次加水法。将粗骨料投放于搅拌机内,加入总水量的0.7倍,搅拌15s 以后投放水泥,继续进行30s 的搅拌,一次性搅拌剩下的水,随后维持1min 左右的搅拌时间。
3、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控制好卸料高度,一般不超出2m,以有效避免混凝土拌合料出现分层与离析的情况。在对竖向混凝土结构拌合物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实际浇筑高度应当控制在3m以内,所采用的下料浇筑方法中,以串筒和溜管等方式比较常见。以竖向结构作为施工对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将混凝土水泥砂浆填充于底部,厚度在50-100mm之间,以实际浇筑高度为依据,适当提升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通过合理调整,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可靠。在振捣混凝土拌合物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实际情况,一旦发现变形或者移动情况,则必须要及时调整,确认修好后方可继续对混凝土进行浇筑。针对柱子与墙体连接部位的梁板,在实际浇筑过程中,需要先对柱子和墙壁进行浇筑,间隔一定时间之后,在浇筑梁板,这就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下沉而导致裂缝出现。梁板混凝土浇筑必须保持同步,结合梁的实际高度来进行分析,若梁的高度在1m 以上,则可以单独浇筑,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可靠。
4、混凝土振捣技术。
技术人员要合理控制振捣技术,确保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及时排出混合料中的空气,确保其密实性,避免出现局部混凝土缺失问题。施工单位需要适度振捣,不能出现过振、漏振问题,在振捣混凝土下沉变慢、无气泡问题时,说明振捣到位。另外,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类型、施工实际情况,将振捣作业划分成机具操作和人工操作2种形式,均匀地布设混凝土振捣插入点,实现上下层混凝土的融合,减少分层裂缝问题,一般振捣作业持续时间是20s,确保边角部位振捣就位。如果在混凝土振捣中使用的是插入式振捣,其混凝土捣实移动间距,需在振捣半径的1.5倍以下,而轻骨料混凝土捣实移动间距,需小于其振捣半径。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距离需要维持在振捣半径的0.5倍以内,在振捣过程中,要避免振捣不当所引发的与钢筋、模板等的碰撞。振捣其插入混凝土的深度需在5cm 以上。振捣过程中,要保证振捣的质量,需避免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等现象,科学确定振捣时间,避免过振破坏混凝土的均匀性,引发混凝土的离析、翻浆等质量缺陷。
5、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在12h 以内进行养护,并定期做好表面洒水作业,针对塑性低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实行喷雾养护模式。一般情况下,养护作业持续时间在 14d 以上,养护过程中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为了避免混凝土开裂问题,技术人员需要使用湿润的草帘和麻片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
三、结语
总之,现如今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诸多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被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为切实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要掌握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因此未来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要对该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逐步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切实维护建筑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杨超.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
[2]马乐许.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
[3]董至.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门窗,2019(07).
[4]卫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8(11).
[5]阙龙鑫.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及养护关键技术研究[J].四川建材,2017(10).
[6]刘建辉.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的技术处理刍议[J].四川水泥,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