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3期   作者:黎芬
[导读] 农业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

         摘要:农业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健康发展对百姓的生活幸福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让农业能够发展得更加健康,提高农田的灌溉技术非常重要。本文对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灌溉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不同灌溉技术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灌溉技术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不仅节约了农业灌溉用水,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水利工程;节水效果
前言
    我国现阶段中主要使用的灌溉技术为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致力于实现使用更低的水量浇灌到更多的农作物,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喷灌,微灌等方法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节水灌溉技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现代化灌溉技术不仅更加节能,还开发出预测监控等功能。新型灌溉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农田水利技术的进步需要灌溉技术的提升。农田水利技术通过对不同区域之间的水进行调度,改善水资源分布情况,来解决和防止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保证农业生产。农田水利技术的本质是通过对水资源的调度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高效节水灌溉概述
         高效节水灌溉是除地表漫灌、土渠输水之外的灌溉技术的统称,包含了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两个阶段。它可以将水资源的利用率从0.3提升到0.98,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业产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不容小觑。自古以来,我国便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在过去,农田水利灌溉技术较为落后,主要由于受到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限制,外加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理念难以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仅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极大忽视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价值体现,出现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等问题。同时,传统农田水利工程存在较多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业工作者的时间和体力成本,需要在农田里日夜看守,如今农田水利工程则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它可以提高土壤的灵活性、适应性,农业工作者便不用日夜看守在田地里,只要定时去开关阀门,它便能自主工作,真正做到了既高效又便捷,日渐成为农业工作者的好帮手。
2我国目前常见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现阶段的农田水利工程中,主要使用两种措施来节约用水。在水利农田建设过程中,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够节约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因此发展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非常有必要。节水灌溉技术一方面需要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将水保留在农田中。另一方面需要避免深层水分渗透的情况。为了在灌溉过程中将水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水资源在运输过程中也容易发生蒸发浪费的现象,因此良好的水资源储备设施非常有必要,不仅能够储存运输用水,也能够存储自然降水,将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1]。
2.1输送水资源的节水技术措施
         通常在农业生产需要输送大量水资源,主要选择的方式是挖土成渠,但这种类型的输送方式很容易出现水分蒸发及渗漏问题,在无形之中浪费了许多水资源,因此应该利用节水技术措施将输送水资源过程中的节水效果提升,以此来降低农业生产期间所形成的水资源成本,此外,输送水资源的过程中应积极利使用各类防渗漏材料来加强渠道防渗效果,同时在输水渠道上安装盖子,避免出现蒸发的情况,一般在应用渠道防渗技术时会使用水泥预制护面这类材料对渠道开展防渗保护。
2.2常用的灌溉节水技术措施
2.2.1微灌灌溉技术
         这一技术包括的灌溉方法较多,例如滴灌、微喷雾、脉冲灌溉及涌泉灌等。微灌灌溉技术的工作基础是设备工作压力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常压微灌以及重力微灌;工作基础为设备铺设方法时也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地上微灌和地下微灌。微灌灌溉技术对灌溉控制体系、输水管道以及过滤体系进行综合运用,控制水的效果较好。

管道上滴水头、分水器、稳流器、喷水带及滴灌水带共同的作用下,将在水中溶解的肥料和与营养物质以流量较小、速度精确的状态融入到农作物根部附近土壤。
2.2.2喷灌灌溉技术
         喷灌是指喷洒灌溉,将使用专用设备灌溉作物,主要有动力机、加压水泵及管道等设备。在管道之中能够通过地形高差利用压力对水资源进行运输,接着运用喷嘴喷洒水,对作物进行全面均匀喷灌,提供农作物更多水分。现阶段所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中,喷灌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喷灌技术类型主要有固定式喷灌、移动式喷灌及半固定式喷灌,可固定除了喷头的其他部位的即为固定喷灌,而未固定喷头即支管并固定其他部位的为半固定式喷灌,所有部位都能够移动的为移动式喷灌。
2.2.3灌溉渠道防渗技术
         这一技术能够将渠道透水性减少,可安装不易透水的防护层,防止出现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我国灌溉农田输水所使用的主要手段是渠道,原有的土渠输水有较为严重的渗漏情况,其损失大约是引水总量的50%~60%。建造渠道防渗层使用的主要材料有水泥土、混凝土、浆砌石以及沥青混凝土等,其渠道断面以U形断面为主。渠道防渗具备的优点为输水速度快、维修管理渠道费用少、地下水位可调控、避免次生盐碱化等,在我国农业节水中是主要措施[2]。
3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措施的策略
3.1调整使用水资源
         现阶段我国没有丰富的水资源,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提倡节水,但在农业灌溉中将会用到大量水资源,并且控制水量的要求较高。从而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优化配置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以及设备,使水资源应用更具科学性,同时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地区水资源规划和地区气候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优化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应具备科学发展观,以此科学规划农田生产用水与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同时根据气候数据和地区水资源状态报告等综合分析地区灌溉要求,从而有机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规划配置,加强运用水资源的效率,同时在地区内倡导节约用水,提升农田水利灌溉期间应用节水技术的效果。
3.2完善节水灌溉管理制度体系
         在建设和应用农田水利工程期间,应按照实际要求构建管理节水灌溉技术的制度体系,应深入分析应用节水技术的关键问题,并提前做好解决各方面问题的方案,在后期加强管理和维护节水灌溉设施,提升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效果,推动农业高效科学的发展。
3.3高效设置和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因为我国农业生产区域较多,难以全面的进行节水宣传,在建设示范工程后可以确保农民看到农业生产之中节水灌溉技术产生的效果,同时可以知道节水带来的经济好处,从而提升农业生产人口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比例。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应该科学布局,以此来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使其应用更加科学,并为农民带来相应的经济以及生态效益,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积极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在政府方面,应选择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对部分农田开展节水灌溉设施及补贴支持,将农业示范区域经济收益提升,在农业生产中也可起到带头作用,也可使农业生产中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范围扩大。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发展朝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田水利技术,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一方面能够节省成本,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时,需要依据不同的地区设计不同的系统,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对农业项目进行宣传,提高农民的意识,使他们自觉地参与现代化农田水利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孙万海.探究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6):188.
[2] 景晶,王婉婉,冯利. 渠道混凝土防渗技术[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8, 47(12): 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