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3期   作者:徐汉伟
[导读] 近年来,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建筑工程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摘要】近年来,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建筑工程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混凝土浇筑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浇筑技术水平高低与建筑工程承载强度、夯实度及稳定性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旦忽略浇筑施工环节则无法保证总体施工质量,存在埋下工程质量隐患的可能。本文以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为切入点,分析其应用现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应用要点,以期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日趋成熟,社会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大幅度提升,促使建筑工程高度渐渐增加,对于混凝土施工材料综合强度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根据目前我国建筑材料市场发展现状,绝大多数施工单位倾向于选择已拌和好的混凝土为浇筑材料,而应用此类材料能极大程度上节约施工成本及施工时间,其性价比相对较高,有助于控制建筑工程推进期间的成本投入 [1]。同时,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不同其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要求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大大增加其材料拌和的作业难度。鉴于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特点分析
         1.1 现状分析
         近年来,混凝土浇筑指混凝土浇筑成模直至塑化的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往往被施工单位称为“打混凝土”。即便应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其施工进度,推动建筑行业长远发展,但是其技术应用难度相对较高[2]。同时,受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影响,社会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日渐严格,而具体施工期间其技术应用局限性相对较大,例如:无法摆脱温度湿度、运输距离、结构形状、结构位置及场地条件等因素影响。
         除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外,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工程施工场地条件选择最为适宜的施工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减轻混凝土制作、成型及硬化各个阶段所遭受各种外部不利条件的干扰及破坏。同时,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安全性,施工单位严格控制浇筑自由高度,不得超过 2 米,一旦超过 2 米则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予以改进,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水平发展相对缓慢,其浇筑技术仍存在着较多问题亟待解决。由此可见,全面分析混凝土浇筑环节各种细节问题采取相应的实践措施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1.2 特点分析
         从客观角度来看,混凝土浇筑施工适用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及其它部分附体结构的施工环节,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所使用的钢筋及混凝土用量相对庞大,极大程度上增加其施工作业难度。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总体施工质量,施工单位不得脱离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一旦技术工艺应用不合理或施工技术水平不足则可能产生极其深远的负面影响,甚至带来各种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减慢工程施工进度及施工效率[3]。此外,综合考虑建筑工程总体结构特点,方可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分析
         2.1 浇筑环节技术要点
         由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与工程使用年限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客观上要求相关施工单位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立足于以往工程施工经验,以受压结构施工作业区域为切入点,例如:顶板及基础底板等,不得脱离施工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浇筑手段及浇筑方法,例如:斜面分层浇筑法、分段分层浇筑法及分层浇筑法等。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期间结构内外温度,预防结构水化热过大出现结构裂缝的问题,以达到保证混凝土结构完整性的目标 [4]。此外,针对重点建筑结构则强调其浇筑连续性,例如:顶板及基础底板等,方可大幅度提升工程总体浇筑效果。
         2.2 振捣环节技术要点
         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相关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混凝土振捣作业,以达到提高混凝土均匀程度的目标。同时,振捣环节以挑选合适的振捣设备为主体内容。一般说来,混凝土材料集粒径越大则材料粘稠度越高,说明振捣作业期间所选择振动频率越低且振捣幅度越大的设备越能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反之混凝土材料集粒径越小则其材料流动性越强,说明振捣作业期间所选择的振动频率越高且振捣幅度越小的设备越能取得良好施工效果。此外,建筑工程结构不同所使用的振捣设备类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例如:在基础底板浇筑过程中,由于其结构厚度大,因此振捣期间需尽量选择插入式振捣设备。
         2.3 养护环节技术要点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初次凝结时间往往不超过 2 小时,但是终凝时间相对较长,深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浇筑后期养护工作,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养护措施,控制其养护时间至少 7 日以上,尤其是具体养护操作期间重点开展保湿作业,针对施工阶段处于夏季的建筑工程则将养护工作重点向混凝土保湿转移,例如:于振捣完成 12 小时后使用草席覆盖其工程结构表面,再予以洒水处理,确保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湿润程度。同时,针对施工阶段处于冬季的建筑工程则做好相应的工程保温作业,尽量减少洒水次数,尽量在工程结构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此外,加大对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温度的监测,避免水化热无法散发状况的出现,进一步避免出现结构裂缝。
         3. 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建筑工程最为常用的施工技术手段之一,而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旦建筑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则其施工技术应用难度及管理难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必须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灵活运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手段,明确各个施工阶段的注意事项,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为前提条件,为推进建筑行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龚雨轩 .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探究 [J]. 建筑与预算 ,2019(12):61-63.
         [2] 赵子斌 .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 究[J]. 建材与装饰 ,2019(35):38-39.
         [3] 胡晓喆 , 付强 . 浅谈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J]. 中外企业家 ,2019(35):99.
         [4] 张峰 .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 [J]. 居 舍 ,2019(3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