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国路桥项目施工周期较长,项目管理存在诸多难点,其质量难以保证。当前,在我国交通运输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道路桥梁事业的发展是交通运输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道路桥梁施工的顺利实施,需要做好相关的项目管理工作,以下主要对道路桥梁项目管理的优化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路桥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首先,在路桥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流动性的展开施工,施工场所不够稳定,施工人员需要长期奔走,加之工作环境艰苦,这些都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而且,受到一些天气因素的影响,致使路桥项目项目管理工作难以良好开展。与此同时,路桥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工种较多,为了更好地满足路桥功能,路桥结构往往十分复杂,这也为路桥项目管理带来了难题。特别是随着我国路桥工程建设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致使路桥项目管理难度日益加大,管理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1路桥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路桥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首先是人为因素。对于公路桥梁隧道工程,在实际的施工中其是密闭式施工,与以往的施工工艺相比,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需要安排更多的专业人员和持有特殊工作证明的人员,例如特种设备工作人员、封闭空间作业人员。但是目前许多施工现场都不可以有效地满足施工人员的专业要求,主要原因体现在:我国专业的工作人员比较缺少、施工单位为了最大化的节约使用成本、监管部门对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等。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就会促使人员组成方面存在极大的风险,即使特种人员满足了施工实际需求,施工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若存在忽视情况,也可能导致实际施工中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其次是客观因素的影响。路桥项目管理工作中,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外界行政因素等。首先,自然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方面。由于路桥项目在露天条件下进行施工,难以避免会受到一些天气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到路桥项目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需尽量避免在阳光暴晒、降雨、雷电、大风、霜冻、降雪等天气进行路桥项目施工,尽可能将天气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外界行政因素则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内部的组织构架、工程验收的质量标准、工期、路桥功能性的具体要求等等。这些外界行政因素将会直接影响路桥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在开展路桥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时,需全面结合以上因素对管理工作所产生的影响,综合制定管理策略。
2路桥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提升策略
2.1路桥项目成本控制管理
在招投标环节,应用新型的采购机制以及市场定价原则,通过精准计算、评估,将标底最高限价设定在已确认的预算范畴内。施工单位应对招标的文件进行重复审核并完善其内容,特别是对里面的合同条款进行逐一核查,便于在实际展开施工时对合同进行管理。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施工单位不得随意对项目的投标总价进行变更,但可以通过应用不平衡报价的方式,提升项目所获的经济效益。其次,对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进行检查,避免出现漏项,造成管理疏漏,避免标底计算疏忽,造成路桥项目投资控制缺失等问题。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在施工过程中缩减建设造价,作为路桥项目施工单位,应选择最适合的施工技术,按标准设计施工,有效缩减路桥项目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2.2BIM技术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运用的可行性
BIM技术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主要是通过在虚拟平台借助相关的数据模型,对项目建造全过程进行总体的设计,并且能够在平台进行数据信息的模拟工作,实现了路桥项目建设的可视化操作,同时也能够对其进行高效的运营管理。通过将BIM技术引进到路桥项目管理工作中,能够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建造的全部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BIM可视化能够对路桥项目建设图纸进行虚拟平台的模拟施工,并且能够输出得到BIM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便于对路桥项目建基础模型进行设计和修改,通过施工图纸设计工作,实现对路桥项目工程外形的随意设计和更改,大大提升设计效率。在设计工作进行前,根据路桥工程实际需求,对工程标准层的智能化系统进行设计。总而言之,应用BIM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路桥项目管理效率以及质量。
2.3施工人员管理的优化措施
避免道路桥梁存在的隐患要从源头解决,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素养非常有必要,要使其满足整个施工过程。第一,劳动工人上岗之前应该进行必要的培训,可以找些专业或者技术水平高的师傅为他们讲解,明白如何操作,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要保证道路桥梁的质量问题,仅有好的专业技术是不够的,更要培养工作意识,首先是安全,再有就是认真负责,只有负责任的员工才能把工作做好,只有培养好工人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道路桥梁施工的顺利实施。在施工前对工人的多元化培训必不可少,工人在施工前为工作打下良好的工作素养基础,是工程质量的保障。此外,在施工过程前,管理人员尤其要注意对工人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了解,虽然现在技术工人大多有各种证件,但是技术水平依然参差不齐,有的工人只做过小规模的工程,对规模大的工程依然照搬过去的经验是行不通的。通过对工人技术水平的测验不仅可以了解每个工人的工作能力,还能了解整个团队的工作素养,同时对于技术薄弱的工人进行适当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工程质量,还能把握工程进度。
2.4有效应用关键路径法
关键路径法在桥梁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突出优点在于安全性及合理性,可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做好问题间的协调和安排,从而找到时差最小的项目。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均得到最佳的安排和规划,可明显降低项目建设成本,确保企业通过项目获取最合理的经济利润。关键路径法已成为桥梁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应用普及度逐渐提高。关键路径法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不断增多,但在体制建设、经验积累、实践标准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首先,项目管理关键路径法利用持续时间呈现整个项目完成所需的周期,计算各子项目的时间需求再进行加总,得到项目完成的综合用时。其次,出现在关键路径上的项目均为重点项目,也就是说,这部分项目若出现工期延误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展,导致建设目标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最后,关键路径上标记的时间是完成整个项目所需的最短时间,最短时间的大小决定工程的建设周期。若最短时间延长,势必会造成整个工期的延长。反之最短时间越低,工期的进展越快。关键路径一边连接着工作分解结构,另一边连接着执行进度控制。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随着项目的不断进展,情况在发生变化,关键路径也在不断的更新。其适用于有很多活动组成、且有一定工期的项目,多用于桥梁工程施工和大修工程的计划安排。在项目管理中利用关键路径法,可把各项活动进行最科学合理的安排,最大限度地缩短建设时间,降低建设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管理人员,一定要把握大局,着眼于细微,遇到问题不要想当然,讨论分析以后再做决定,为劳动工人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并有效提高道路桥梁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春雷.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交通世界,2017(11):26-27.
[2]张鹏.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10):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