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发展,促进了水泥、钢铁、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繁荣,但同时也要看到建筑施工领域也是安全高风险领域,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带来的不仅仅是施工人员和家庭经济财产的损失,给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形象也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笔者主要针对安全施工管理进行研究,希望能给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管理;安全施工;安全防范;举措;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相比其他领域的工作,具有着施工人员流动量大,施工周期长,工艺较为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领域是一个安全风险较大的领域,对于其安全施工管理的研究必须得到各级的高度重视。
一、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的重大意义
安全工作无小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尤其如此。首先其关系着建筑企业的发展根本宗旨,只有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才能真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而抓好安全工作就是最大的以人为本,一个连职工生命财产都不能保证的建筑企业何谈自身的发展生存,施工实践中必须确立生命大于天的根本认识,要清醒的认识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关乎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背后更是一个家庭,一个支柱和企业的形象。其次是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与企业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施工技术、人员素质、硬件条件等等,施工安全也是其中应有之义,一个事故频发的建筑企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一个连安全都不能确保的施工企业何谈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
二、当前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存在的矛盾问题
(一)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分析,准入门槛低,知识水平低下的问题还较为普遍,在这样一个群体中普及安全常识,接受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安全知识不能如脑入心,会直接导致对安全工作认识上的模糊,加之本身施工环境较为恶劣,个人专业素质较低,施工实践中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典型的问题有:一是一些脚手架工程施工,施工人员自信自身没有问题,高空作业时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二是在吊篮作业中,不系安全带,不能正确的将安全带锁扣。三是在安全措施未全部采取的情况下,急于上前施工,心存侥幸心理违章施工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施工现场不胜枚举,需引起施工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安全生产的投入不够
一些建筑企业在安全生产投入上有短视心理,舍不得“花钱买安全”,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一些该购买的安全设备没有真正购买或真正投入使用。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甚至向外单位租赁设备,甚至采购一些二手施工设备,这些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显然要远远增大。还有一些企业对上级、监理部门和主管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存在假整改的行为,不能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后,倒查责任时后悔莫及。
(三)安全管理和监管不到位
安全管理和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单位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施工单位履行法定职责不彻底,企业安全责任制落实流于形式。一些企业派遣的安全管理专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甚至没有合格的执业资格。还有一些施工企业落实安全工作流于形式,比如施工前没有安全施工的专门方案,没有应急处置举措方案,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项目没有进行专门的评估,缺乏专家组的科学论证。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舍不得投入为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现场安全技术交底等工作也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安全监管工作落实不力,主要表现为安全监理方未能真正发挥监理功能和作用,未能真正履行自身安全职责,安全监管流于形式和表面。对于发现的安全问题,要求施工方实施整改不力,跟踪问效不够,导致一些小的安全拖成大的安全问题,为后续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工作的举措
(一)加强建筑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低层次的建筑企业安全工作靠管理,高层次建筑企业的安全工作靠文化,安全文化建设才是一个企业安全建设的最高标准。做好安全文化工作,首先要加大安全文化的宣传,让安全文化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努力提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安全发展。其次要进行专门的安全知识培训,以安全常识的培训促进安全文化的深入人心,确保每一名施工人员均能掌握本职范围内的安全基础技能。其次要定期召开安全形式分析会,进行重大安全风险的评估,必要时必须邀请相关专家人员参与进来。再次要进行常态化制度化的安全教育,在教育中要灵活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入一些施工事故常见案例,以案警示的效果远远大于空洞的说教。以此来绷紧每名施工人员的“安全弦”,达到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工作,各级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健全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可以有效确保施工安全标准符合规定要求。构建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离不开构建安全管理责任制体系,必须坚持“权责对等”的原则构建责任体系,坚持按级负责,该哪一级负责任就哪一级负责任,做到人人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只有这样才能说安全工作的真正落地。
(三)注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
高度重视“信息化+安全管理”的建设和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必须破除传统意义上的安全管理的惯用做法,积极引入信息化理念,努力提升安全管理效益。从当前安全管理方式分析,还仅仅停留在对传统“三室四口”的安全管理,利用信息传输技术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控还采用较少,必须积极研究,主动加强施工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全过程安全管理,着力解决当前安全管理质效较为低下的矛盾问题。
(四)加强安全管理主要风险点的评估
不管作为建筑企业还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管部门,除了针对常规安全问题制定相关方案法规,更要注重加强安全管理主要风险点的评估,尤其注重各种应急方案的制定。比如针对施工环境较为恶劣的问题,就必须针对性展开研究,施工中用到的钢筋、水泥等材料,会因为天气和空气湿度等原因对其性能产生影响。还有一些高空作业施工,对安全的要求会更高。作为安全评估机构要立足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形,进行安全风险的评估和安全风险的排查,并针对性做好安全管理应急方案,比如在遇到暴风雪、暴雨等恶劣天气时怎么办,如何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如何进行材料的转移等等,有条件的施工企业还可以做好预演预练,确保一旦有应急情况出现,把对企业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五)积极引入安全监理部门参与
在当前建筑安全施工管理中,监理单位常常作为第三方机构参与进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有条件的建筑企业要严格落实。但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理与其他监理有很大不同之处:一是必须要求监理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建筑专业的监理人员会高标准完成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理工作。二是必须要求监理人员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这也是建筑工程安全监理的特殊之处,其安全监理的项目较多,覆盖面也相对较广,如果安全监理不能实现全覆盖,则很难说监理工作的成功。三是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具有求实的工作态度,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查找建筑工程安全问题必须锱铢必较,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协商建筑企业立即解决,重大安全风险必须下达“停工令”,坚决杜绝安全问题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的安全工作不是中心任务,却影响中心任务,必须得到各级的高度重视。各主管部门、各建筑企业、各监理单位必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作为主要责任主体,各级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吸取行业内外的安全经验,积极借鉴国内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做法,形成自身的安全制度机制并长期坚持,形成自身独有的安全文化,促进安全意识和理念深扎人心。
参考文献
[1]张作伟.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的防范措施研究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156-157.
[2]吴东春.建筑施工中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的措施[J].居舍,2017(3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