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州市秋冬季节植物色彩相对较少,为更好的提高秋冬季景观,笔者对常州市秋冬季观赏植物的种类及配植模式进行了实地调查,统计得出常州市秋冬季节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有84科177属349种,从叶、花、果、枝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浅析配植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求对常州市秋冬季特色植物景观营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秋冬季节;观赏植物;植物景观;常州市
植物景观是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城市景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形象,是评价城市外貌的标准之一,也是城市生态文明的标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审美意识的增强,外出旅游已经成为大众喜闻乐见、必不可少的一种休闲度假方式。然而,对于秋冬季景观相对单一的地区如常州,人们似乎不是那么青睐。如何利用常州市四季季相明显这一自身优势,更好的打造秋冬季植物景观、吸引更多的游客、扭转当前旅游趋势,应当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为了提高常州市秋冬季节美景度,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驻足,笔者实地调查常州市秋冬季植物景观,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做分析讨论,以期对常州市秋冬景观提升发挥积极的作用。
1 研究地概况
常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南濒太湖,北靠长江,与上海、南京两大城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是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现辖“两市五区”。位于北纬31°9’-32°04’,东经119°08’-120°12’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4摄氏度,降水量1071.5毫米,无霜期227.6天,常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据1971-2000年气象资料显示,常州极端最高温出现在7月,温度达到39.4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出现在1月,温度达到-12.8摄氏度,总体上看,常州干湿冷暖、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气候宜人[1]。
2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择能够代表常州市秋冬景观的绿地类型:包括红梅公园、荆川公园、青枫公园、人民公园、紫荆公园、东坡公园、圩墩公园7个重点公园;延陵东路、延陵西路、常武路、汉江路、万福路、延政中路等多条园林景观道路和红梅路、常戚路、黄山路、新机场路、常新路等十余条林荫路;来茵花苑、润德半岛、怀德苑、天安新城市花园、御花苑5个代表性园林式居住区,对常州市秋冬季节观赏植物种类及配植模式进行探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常州市秋冬季节观赏植物种类资源
常州市秋冬季节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有349种,隶属于84科177属(采用恩格勒分类系统),按照观赏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1.1 观叶植物
叶是植物的重要观赏部位之一,根据叶片呈现颜色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常绿植物和色叶植物。据调查,常州市秋冬季节观叶植物共有56科101属231种,其中常绿植物38科61属142种,色叶植物46科89属134种,色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种类之比为1:1.06,两者比例接近于1,种类配比相对协调。
彩叶植物是指在生长期内,叶片与自然绿色有明显区别的植物类群,其特征是具备一致的变色期、较长的观赏期,如常见的银杏、红枫等[2]。色叶植物按其叶色呈现的时期进行划分,又可分为常色叶植物和阶段性色叶植物[3]。据实地调查,常州市秋冬季节常色叶观赏植物有56种,阶段性色叶植物71种,具体种类分类列于表1:
表1 常州市色叶植物种类数量统计表
.png)
由表1可以看出,常州市秋冬季观赏乔木种类最多,达70种,占总量的52.2%,上层空间色彩丰富,以红色系居多,秋冬季节景观效果好;中层空间灌木种类较丰富,各色彩种类配比协调;较常应用的观赏藤本有8种,如花叶蔓长春花(Vinca major ‘Variegata’)、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等;竹类仅菲白竹和菲黄竹2种,种类最少;下层空间多为斑色类植物如彩叶草(Coleus scutellarioides?)、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Tricolor’)、花叶美人蕉(Canna indica‘Striatus’)等,色彩混杂,不足够引起游人注意。综上,常州市秋冬季节呈现一片红色景观,斑色类次之,黄色系种类较少,建议在保证红色为主打色的基础上,增加中下层红黄色类植物种类及数量,如金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Aurea’)、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Atropurpurea’)、紫叶矮樱(Prunus×cistena)等,增加色彩纯度,提高亮度,丰富景观。
3.1.2 观果植物
观果植物是指果实的形状或色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一类植物[4]。据调查,常州市秋冬季果实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有51科91属135种,从色、形、量、韵四个方面划分。果实呈现色彩美的植物最多,达99种,占观果植物总量的73.3%,具有形状美的植物种类次之,共计17种,数量丰硕的有7种,以意韵取胜的观果植物有12种,后两者种类较少,比例相当,具体种类分类列于表2:
表2 常州市观果植物种类数量统计表
.png)
色彩美是指果实在生长阶段或成熟时期呈现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色泽,如红色、黄色等。常州市秋冬季节具有观赏价值的果实在色彩上主要呈现出红色、黄色、紫黑色和白色,其中红色类最多;形状美是指果实在生长阶段或成熟时期果实形状新颖、奇异有趣,易于引起人们对某种相似物的想象的一种姿态美,如榔榆(Ulmus parvifolia)树上挂满的片片铜钱,梓树(Catalpa ovate)上悬挂的细长“筷子”等。此外还有以“量”引人注目的丰硕美,如紫珠(Callicarpa bodinieri)、红千层(Callistemon rigidus)、 牡荆(Vitex negundo)等;有些果实还呈现出意韵美[5],如随风飘荡的蒲公英种子、秋冬季节岸边泛着点金黄的芦苇果序、“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娇羞着低下头的莲蓬......
3.1.3 观花植物
观花植物给人们带来最直接的美的感受,是最易营造景观效果的植物,尤其是在秋冬这样少花的季节[6]。常州市秋冬季节主要观花植物有58种,隶属于25科45属,具体色系分类及生长习性分类见表3:
表3 常州市秋冬季节观花植物种类数量统计表
从生长习性角度分析:常州市秋冬季节较常应用的观花乔木种类最少,仅阔瓣含笑(Michelia platypetala)和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2种;灌木居中,多集中于蜡梅科、蔷薇科、山茶科、锦葵科;草本最多,占总量的68.9%,较常应用的草花有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百日草(Zinnia elegans)、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紫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山桃草(Gaura lindheimeri)等;按花色分析,可以看出常州市秋冬季节观花植物以红黄色为主,蓝紫色较少,白色最少仅3种。综上可知,常州市秋冬季节上层空间观花植物较少,而中下层观花植物种类较多,色彩丰富且以红黄色居多。
3.2 常州市秋冬季植物景观现状分析
常州市秋冬季节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资源较丰富,乔木有135种,灌木104种,藤本19种、竹类10种,草本81种,共计349种,乔木种类最多,占38.7%,灌木次之。常州市秋冬季节植物种类资源虽然丰富,但园林应用中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导致秋冬季植物景观较单一,缺少吸引力。现将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简述如下:
3.2.1 缺少区域性特色景观
常州市秋冬季节观色叶植物有134种,隶属于46科89属,种类资源丰富,但应用频率较高的仅63种,不足一半,且多集中在银杏(Ginkgo biloba)、鸡爪槭(Acer palmatum)、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常见色叶树种,植物种类趋于一致,缺少区域特色。据调查,常州市秋冬色叶景观较好的还有乌桕(Sapium sebiferum)、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柳叶栎(Quercus phellos)、蓝果树(Nyssa sinensis)等,各地区可根据自身立地条件、现有树种色叶状况,选择符合需求的色叶树种,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秋冬色叶景观。
3.2.2 种类结构不平衡
常州秋冬季植物景观以色叶植物为主,而对于观叶植物外的观果、观干植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观果植物中黄色系的银杏、木瓜、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红色系的琼花(Viburnum macrocephalum?)、荚蒾(Viburnum dilatatum);紫黑色的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女贞(Ligustrum lucidum);白色系的红瑞木、乌桕等,累累硕果所营造的丰硕美、色彩美、形状美以及韵味美更能让人体会到丰收富足的喜悦,一些经冬不落的果实如苦楝(Melia azedarach)、乌桕、南天竹等还可以弥补冬季景观的单调[7]。此外,一些植物枝干所呈现的色泽美、姿态美,也彰显着别具特色的秋冬季景观。因此,树种选择上应考虑观赏价值较高的观果、观干植物,营造出另一番独特的秋冬季景观。
3.2.3 部分群落结构不协调
据调查,常州市各园林绿地内多采用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植物栽植密度大,绿量足,但色叶植物相对较少,主景不突出,且部分植物配植未遵循生态性原则。调查中发现,一些绿地如红梅公园、青枫公园、荆川公园,在早期的规划设计及实地施工中,没有考虑到色叶植物需光这一特点,种植于大乔木下或者与其种植间距过小,导致喜光的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Rubrum’)、红叶石楠(Photinia x fraseri)叶色呈现绿色,乔木遮挡下的鸡爪槭叶片没有变红,最终未能展现应有的色叶景观。
4 分析与讨论
4.1 丰富物种多样性
植物种类多样是营造植物景观的基础,同时也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丰富物种多样性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4.1.1 充分挖掘野生秋冬季观赏植物资源
野生植物是指自然生长于山林、沟壑中,经常被人忽视的却有着良好的适应性与观赏性的植物,如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等,美国景观设计中喜欢将这些被人“遗忘”的又较常见的植物作为景观植物大量种植,景观效果好。因此应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应用并对其秋冬态美进行充分挖掘,从而展现出富有野趣的乡土秋冬季植物景观。
4.1.2 试验性引种
引种驯化是近年来丰富本土植物种质资源的又一重要途径,但应遵循植物的生态习性,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试验性引种。青枫公园以青枫作为公园的主题植物,近年来相继引进美国红枫三十多株,但由于常州夏季高温多湿的气候环境不适合美国红枫的生长,蛀干虫害非常严重,引种三年来,植物变色较早,且仅有部分叶片变色,整体景观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并不提倡使用,相比之下,园内引种的另一种美国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柳叶栎则适应性强,生长势好,秋叶红色,观赏价值高,因此要合理引种适应常州市本土气候特色的观赏价值较高的国外园林植物。
4.2 营造单个观赏特点的群体美
正所谓“没有量就没有美”,群体美是指将数量较多的观赏特性一致或相似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以展现出整体美。对常州市观赏效果较好的秋冬季植物进行群体种植,以展现植物的群体美,针对植物观赏特点的不同,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植物景观形式:
4.2.1 彩叶植物专类区
对常州市秋冬季节植物景观调查得出:常州市秋季植物景观营造以红黄两色的秋色叶树种为主,色叶种类丰富,但配植模式多为孤植、对植、丛植,少有片植、林植,缺少壮观的秋色叶景观。可选用色彩纯度、明度高的红或黄色色叶树种来营造树群、树林等群体景观,展现植物单一色相的群体美;或者混合种植多种色相的色叶植物,营造多彩的植物景观。此外,充分利用色叶灌木及地被植物,营造中下层色叶景观,美化园林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7”是人在进行数目判断时的临界值,因此,在色彩空间营造时,色彩配置中所选用的植物颜色种类最好不要超过这个临界值[8]。
4.2.2 观果园
果实不仅可观可赏可食,还可以招引鸟类,给园林带来生动活泼的气氛,使人们心生愉悦。观果树木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用色彩亮丽的观果植物布置环境精美的观果园,可使人们流连忘返。据调查,常州市观果植物种类丰富,代表性的有南天竹、红瑞木、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构骨(Ilex cornuta)、紫珠(Callicarpa bodinieri)等,但目前大都用作配景,孤植或三两株丛植,未形成自身独特的观果植物景观。因此,应增加园林应用中观果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色泽艳丽、形状奇特的观果植物,将同色系或不同色系片植于一定面积的开阔场地上,如绿篱内、道路两侧、开朗的大草坪上,小土丘上、小岛及水畔岸边等,营造出红色、黄色、或五彩的秋冬季观果植物景观。
4.2.3 冬花园
在春夏秋季节很容易发现各种专类花园,如春季的樱花林、海棠苑;夏季的牡丹芍药园;秋季的向日葵花海等,但寒冷的冬季却很少有吸引游人。应充分利用常州市秋冬季特色花卉,如可以选用山茶(Camellia japonica)、茶梅(Camellia sasanqua)、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梅花(Prunus mume)等营造不同主题的冬花专类园,并可与落叶植物搭配营造独具特色的冬花园。这些冬季观花植物还可广泛的应用在道路、林荫路、居住区的绿化上。此外,适当进行人工造景也可以弥补秋冬季开花植物少的缺憾,可以使用仿真植物为秋冬景观增添姿色,如将红色绢花缚在樱花、碧桃的枝条上,营造繁花盛放的景观,还可以在地面裸露处及大树下铺撒有色木屑、树皮、松针等,不仅可以丰富下层空间色彩,还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
4.3 营造多个观赏特点的群落美
高级别的生态城市不应只是绿量的增加,更应重视色彩的丰富度。除了增加色彩美植物的种类及数量,配植模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乔灌草复层空间的营造还应该结合不同植物的观赏特点,营造出层次丰富的秋冬季景观。例如,选用高大的常绿乔木做上层景观,色叶小乔木群植或丛植配植做中层景观,下层点缀些许观花观果的灌木,最低层以常绿或色叶地被植物打底。通过四个层次构建的植物群落色彩鲜艳,形式多样,最终营造出兼具多个观赏特点的群落美。
参考文献:
[1]齐英贺. 常州市公园植物配置结构及景观评价研究 [M] 南京林业大学,2009.
[2]李玉萍.李宏,夏和宝. 彩叶植物资源及其在南京园林中的应用 [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95.
[3]姚德权. 色叶植物及色叶植物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J].现代园艺, 2011,81.
[4]邵妍.南京市秋冬季植物景观的研究 [M].南京林业大学,2006.
[5]金卫平.园林植物的意境美 [J].江苏绿化,1999(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