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随着城市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增大,对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针对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公路路基边坡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系到整体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在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中,需要充分做好对边坡工程的设计和防护工作。本文就公路路基设计中的边坡防护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公路路基设计;边坡防护;工程质量
引言
由于公路路基边坡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极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结构形变。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整个路基结构损坏,增加交通运输安全隐患。为此,全面探究公路路基设计中的边坡防护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1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意义
(1)有利于改善边坡周围环境,在进行公路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通过对公路路基边坡进行生态防护,能够有效改善周围环境,恢复绿化面积,也能够在一定限度上环节驾驶人员的疲劳。(2)边坡防护有利于防护自然危害,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做好后期的边坡防护工作,能够确保边坡的稳固性,而且进行植被防护,能够对土壤起到固定作用,也能够减少水土流失,确保公路的安全性。(3)边坡防护有利于改善交通环境,在做好对公路的边坡防护工作之后,在公路两边栽种绿植,能够缓解驾驶人员的疲劳,也能够在一定限度上减少地面的老化,防止路面长时间遭受太阳辐射,有效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2路基边坡防护的基本原则
对于公路路基边坡的防护工作需要进行综合考虑,提前做好相应的调研,在了解相关水文、地质、气候等条件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及施工方案。现场施工过程中,在材料质量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就地取材,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程建设成本。设计建设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后续的使用维护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结构及现场情况选择有效的保护措施,关注路面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减少雨水、地表水等因素对路基边坡的影响。
3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技术
3.1植被防护技术
3.1.1种草防护
种草防护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措施。采用种草防护方式,不仅可以扩大公路两侧的绿化带覆盖面积、美化环境,还能加强路基结构的安全稳固性。种草防护适用于公路工程周边无水域,且降雨量较小的区域。种草防护所选择的植被品种必须有发达的根系,依靠植被根系的自然生长,稳固土壤,避免强降雨冲刷引发公路路基两侧的土壤流失。且采用多种植被、多层次种植方式,可形成密实的植被覆盖区。种植初期,要根据植被的属性特征,在土壤中掺杂少量沙土。目前,较为常用的播种方式包括客土喷播技术和湿式喷播技术两种。
3.1.2铺草坪防护
通过铺草坪的方法对边坡进行防护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防护措施。该方法是将一层天然草皮铺设在边坡上方,其主要有点为成木低、操作简单。该种方式通常适用于岩层分化严重、坡度比较低或者周边草皮丰富的地区。与此同时,在草坪种植之前,施工单位可以委托草坪种植单位对草皮进行培育,在施工的过程中直接进行移植即可,这样做可以缩短成坪时间,见效快。除此之外,铺草坪防护的方式还具有不易受季节影响的特点。但是铺草坪防护措施前期的施工管理难度较大,在铺设完草坪后还需要对其进行除虫处理,对防护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草坪铺设完成后,如果没有对草坪讲行严格竹理就可能引起三体坍塌、水十流失等问题。
3.1.3种树防护
树木具有改善土质、固化土壤的作用,能够有效保护边坡。种树防护适用于公路工程路基两侧土质较为疏松的区域。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普通树木不适宜种植在土壤盐碱度较高且砂土含量超标的区域。此外,边坡坡度不能过陡,以免在强降雨冲刷下,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3.2土钉墙防护
土钉墙由钉、混凝土面板、锚板通过规则排列共同构成,这些材料将一定范围内的边坡土在原位加固,共同形成土钉墙,墙后的土压力由墙体直接承担。
适用于风化破碎较为严重的岩石边坡或者粉土、砾石及砂土边坡的防护。土钉墙最大优势是自上而下逐层开挖土石方,然后逐层对边坡进行封闭加固,大大减少了边坡开挖过程中存在的应力释放,保证了边坡的稳定结构。
3.3支撑渗沟的设置防护
支撑渗沟的设置能够起到支挡边坡的作用,渗沟可以排除和疏导多余的地下水,能够起到防水导流的作用,在开挖之前做好排水措施,在二级边坡周围需要挖出宽1m、深3m的渗沟,在开挖到需要的设计深度之后,需要在山体的一侧放置透水土布,靠山体的外侧回填碎石,能够使水流沿着渗沟的方向流出,开挖需要随时做好回填工作。另外,渗沟的沟底需要做好夯实处理,确保沟底的平整,不会有任何积水,支撑渗沟在高陡边坡的防护施工中更加经济和简易。
4优化公路路基边坡防护设计的具体策略
4.1选择合理的边坡防护设计方法
经过大量理论探究与实践积累,选择科学合理的边坡防护设计方法,是确保公路路基边坡防护设计品质的先决条件。为此,相关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边坡防护设计方法,综合对比各类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注重边坡防护工程综合效益。
4.2收集完整全面的地质资料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地质资料进行准确全面地收集,才能够为设计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在对地质资料进行搜集的过程中,要重视地质勘测工作,特别是对深挖地段的地层、地质构造、边坡所处位置以及岩土性质等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要根据不同地理环境开展分层分段的边坡设计工作,在选择边坡防护形式时,要根据收集到的地质资料为主,保证边坡方式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4.3调整边坡防护设计参数
为加强公路路基边坡防护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应结合实际施工概况,调整公路路基高度、边坡高度与坡度等基本参数。除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与自然环境等外界客观因素以外,人为设计改造也至关重要。相关人员要深入场区进行环境勘察,全面掌握场区及周边区域的地质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工程地质比拟法,构建实验研究模型。根据实验数据报告,综合探究场区与相邻区域地质结构条件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而为编制设计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此外,在公路路基防护边坡设计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路基的稳定性、经济性与环保性,注重边坡设计方案的完整性与可行性,最终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在公路路基防护边坡设计中,相关人员需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各类施工技术的核心原理与应用要点,编制完整可靠的设计方案。但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在编制公路路基边坡防护设计方案时,要尽量避免过度设计的问题。以植物防护法为例,尽管植物防护可以减轻强降雨或地表径流对边坡坡面的冲击力,但植物根系的自然生长,也使公路路基土体内部出现裂隙,增强土体的渗透力,削弱防护性能。再者,杜绝盲目加强防护设计的美观性,而忽略边坡植物防护造成的各种影响。相关人员要结合施工场区生态环境特征,选择适宜的绿化防护植被品种,增大边坡防护设计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从而推动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进步。
4.4因地制宜开展设计工作
在对公路路基边坡进行设计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地理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边坡防护措施。在防护设计工作中,要坚持经济性的原则,遵循因地制宜以及精打细算的要求,尽可能减少边坡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防护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并且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对提高边坡防护的效果也有积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公路工程建设已然成为市场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要素。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边坡防护至关重要。相关人员要根据公路工程特点,以及工程所在区域外部环境特征,制订公路路基边坡防护设计方案,优选施工材料与技术工艺,加强路基结构的安全稳固性,以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君辉.边坡防护设计中边坡防护技术的综合运用[J].居舍,2018(24):90.
[2]辛俊媛.公路路基高边坡防护的设计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1):149-15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