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设计的主要方式,接着分析了工程概况,最后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引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通过应用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结构稳定性和整体性。转换层结构形式比较多,并且结构形势复杂,要求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要求以及施工条件,选择适宜的转换层结构类型,加强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控制,进而提升转换层结构施工质量。
1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设计的主要方式
1.1 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在房屋建筑工程转换层结构施工中,梁式转换层比较常见,不仅结构形式简单,而且施工成本比较低。梁式转换层的荷载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竖向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因此,在转换层结构的具体应用中,应详细了解不同转换层结构的受力规律。
1.2 桁架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桁架形式的转换层结构设计方式在房屋建筑的使用中较梁式转换层结构较少,并且结构型式更为复杂,但是这种结构型式的转换层抗震性及稳定性比较好,主要是通过桁架来进行上部荷载的传导,在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时,首先要建立受力模型,分析其受力情况,然后布置桁架杆件形式,合理传导荷载;然后要考虑桁架结构的抗剪能力和抗弯能力,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1.3 厚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如果房屋建筑的转换层的上下轴线未能良好地结合,那么就很难用梁去支撑,此时适宜采用厚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该结构模式的优点是灵活多变、工序简单,但是厚板的厚度很大,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也会引起压力的上升。因此,在厚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厚板带来的较大的压力,增加配筋的数量,提高配筋的强度。此外,要考虑到冲切力和剪切力,通过合理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来减轻整个转换层的受力程度。
1.4 箱型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在带转换层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箱型转换层的设计方式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由于箱型结构的转换层会使得整个转换层以上的楼层结构型式较为单一,一般只能用于开间需求较大的建筑物,对于建筑物的刚度要求也比较大,箱型结构的横向荷载受力较大,在实际的设计中要做好结构受力分析,保证整个转换层的设计质量。
2 工程概况
某房屋建筑工程为综合性商业建筑,地上结构31层,地下2层。主楼抗震设防烈度Ⅶ度,耐火等级1级。该房屋建筑工程第4层为转换层结构,选用箱式转换层结构,箱体高度2.0m、标高21.45m、上层板厚300mm、下层板厚200mm。
3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分析
3.1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具体技术要点如下:第一,为了确保钢筋位置设置准确,同时保证框支柱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应沿层高方向设置定位箍,第一道定位箍设置在柱底50mm位置,第三道定位箍设置在框支梁梁底位置,而第二道定位箍则设置在第一道和第三道之间。对于纵筋,应根据节点施工图位置设置,同时尽量保证纵筋外皮和箍筋内表面的重合度。
第二,绘制箍筋位置线,根据从下而上的顺序绑扎钢筋,对于箍筋弯头,可采沿柱子进行竖向交叉布置,并将绑扣尾弯入至柱中,最上和最下一个箍筋与梁底和楼地面之间应保持50mm左右的间距,并严格控制箍筋与主筋之间的垂直度。第三,对于竖向钢筋接头位置,应注意适当避开加密区,同时接头位置应相互交错,对于箍筋,不能直接套在套筒上。在钢筋绑扎施工中,对于绑扎扣,可采用八字形交叉布置形式,另外,对于弯钩叠合位置,也应根据受力钢筋方向采用错开布置形式。第四,框支柱竖筋属于第二层剪力墙的水平方向范围中,对此,应将框支柱竖筋上一层墙体中,并且保持对称。为了对钢筋绑扎空隙进行控制,对于柱钢筋,应采用锚固的方式固定在梁内,无需伸至梁顶,然后做好弯折处理,另外,对于柱钢筋的水平段,应将其设置在框支梁上部纵筋最后钢筋以下位置。第五,在转换梁箍筋施工中,应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确定箍尺寸,然后再下料。在定位箍施工中,可根据梁跨方向设置三个,并采用焊接固定方式。对于纵筋,可根据节点图要求合理设置,同时尽量保证纵筋外皮和箍筋内表面相重合。第六,对于转换梁钢筋,可设置在柱中,避免在节点位置截断锚固。对于大多数纵筋,应尽量靠近柱筋内侧,同时与柱箍筋处于同一垂直面。对于梁的上下钢筋,应尽量布置在同一垂直面上,避免采用交叉布置形式。第七,在两向转换梁的交叉位置,在钢筋布置时,应注意对于X向转换梁上排钢筋,应放置在Y向转换梁上排钢筋上。对于非框架梁及转换梁,如果端部和框架柱相连接,则其端构造要求与同框架梁相同,如果转换层梁支座为框支梁,则对于转换梁纵筋,可锚固至框支梁底。
3.2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具体技术要点如下:第一,在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采用一次性浇筑施工方案,对于施工流水段,可设置在后浇带位置。第二,选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为保证浇筑施工连续性,可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同时沿短边的一端平移至另一端进行浇筑施工。第三,转换层结构钢筋密度比较大,因此混凝土落料难度比较大,对此,可采用直径为准50mm的振动棒以及直径准30mm振动棒,在混凝土浇筑后,采用振动棒进行振捣处理。第四,在墙体、柱体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首先需对墙模、柱模进行质量验收,组织施工人员对墙柱垂直度进行检查。在墙柱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每次振捣至一定高度时,即需要采用吊锤挂线进行测量,同时还应对混凝土振捣密实度进行检查,判断是否有蜂窝孔洞。第五,在该房屋建筑工程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对于振动器,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在振动器使用中,应注意“快插慢拔”,对于振动时间,一般需控制在15-20s之间,如果混凝土结构表面水平,不再下沉,并且不会产生气泡,表面泛灰浆,则振捣完成。在转换梁混凝土浇筑以及振捣施工时,应根据从下而上的方式分层进行,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应控制在振动棒长度1.25倍以内。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在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需插入至下层混凝土5cm深度,避免二层之间产生接缝。第六,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必须保证浇筑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和分层振捣施工方式,另外,在混凝土施工中,应避免产生冷缝。在本工程施工中,根据施工图纸要求,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施工方式,对于每一层混凝土厚度,要求控制在50cm以内。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采用分段定点浇筑方式,在相同坡度薄层浇筑,并循序推进,直至达到顶部,对于上下层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隙,要求控制在3h以内。第七,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对钢筋材料布置位置以及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踩踏钢筋,影响预埋孔洞位置。第八,在混凝土浇筑面标高控制中,可采用红油漆,在墙柱插筋上标注底板面+50cm线,对于中间部位,可采用钢尺量测的方式对混凝土面标高进行控制。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即可采用铝合金杆进行刮平处理,当混凝土面收水后,即可采用滚筒进行碾压,促进收水裂缝闭合。对混凝土结构表面覆盖薄膜或者麻袋进行养护。
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功能多样,施工工艺复杂,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比较常见,能够有效提升施工效率。转换层结构种类比较多,不同结构类型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要求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提升转换层结构施工效率。因此,对房屋建筑工程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李杰.关于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居舍.2019(07)
[2]王婧昊.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02)
[3]徐珍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