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施工技术 宋志伟

发表时间:2020/5/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3期   作者:宋志伟
[导读]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一项基础设施的建设,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一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该项工程具有资金流动性大、材料与结构技术要求严格、施工过程复杂等特点,在此情况下,要想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就必须做好施工技术应用、细节处理等工作。文章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合理利用各项施工技术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实施策略
        水利水电工程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国家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更高,施工流程更复杂。因此要熟练的掌握水利水电技术,这样可以把水利水电技术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特点分析       
        与其他工程项目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相对复杂且繁琐,且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技术、环境、机械设备等因素影响,施工质量不易控制。鉴于此,在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之前,需先立足实际,通过分析与研究,明确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实现高效施工。现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特点具体分析如下。首先,水利水电工程为大型民生工程,工程规模大,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高。其次,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易受自然环境影响,施工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施工成本、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最终施工质量。同时,水利水电工程涉及多个项目的施工,涵盖范围广,因此涉及多项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技术应用效果不好控制。此外,地基处理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地基处理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地基的稳定程度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抗滑性,若地基处理不当、地基结构稳定性不足,可能会使水利水电工程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坍塌等问题,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最后,分析总结以往施工经验发现,在处理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部位时,经常会出现地基渗漏、基础沉降等问题,给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如地基渗漏问题会导致地基孔隙扩大,地基结构的稳定性与牢固性降低;而基础沉降会造成水利水电工程内部结构变形,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无法正常使用。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2.1锚固法的应用
        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环节,锚固法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价值,是整个基础处理施工方法应用于工程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锚固法在基础处理施工环节中的应用,与当今社会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要求提升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该项施工方法的切实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作业环境为山区的情形,降低基础处理施工作业复杂程度的同时,极大的缩小工程施工作业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施工效益。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作业位置位于山区是不可避免的情形,这一情形下,为强化工程施工质量,对基础地基施工开展相应的特殊处理极为必要,锚固法的切实应用即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山区施工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极具实际价值。
        2.2预应力管桩
        预应力管桩的应用,也是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切实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积极强化起着极为有效的作用。在预应力管桩的具体应用过程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上述两种不同的预应力管桩应用方法,在实际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的效用也有所不同,预应力管桩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外界地质环境给基础地基带来的沉降作用,避免基础地基因沉降幅度过大而对工程项目质量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2.3硅化加固施工法
        硅化加固法是提高基础稳定性的方法,硅化加固法主要采用电渗原理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网状注浆管施工,施工时应当加强软土地基的处理,有效的改变软土地基的强度,有效的消除工程的稳定性,硅化加工的方法主要采用硅酸钠溶液注入,在注入的过程中会产生化学反应。
        2.4排水固结施工法
        现代水利水电施工主要在偏远地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一般处在含水量较大的濒水区域。有很多工程的基础处在软土地基当中,软土中含有大量的泥沙,不少黏土土质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产生较大的影响。应当采用排水固结法提高施工有效性,达到有效固结土壤的目标。应当在施工时提高土壤控制的有效性,保证施工的整体性,施工时应当采用科学的排水施工技术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控制施工效果。应当有效的控制施工范围,有效的控制淤泥较多地域的施工问题和隐患。
        2.5岩基加固处理
        岩基加固处理是提高工程稳定性,有效的防止水利水电工程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的重要施工技术。采用岩基加固处理的技术可以减少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隐患威胁,一般岩基加固主要由断层破碎带与河床深槽、岩基不均沉降、岩基滑动加固等组成。在岩基加固时主要采用深挖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对岩层宽度较小情况需要对周围岩石进行处理,可以用混凝土进行填充,对于宽度较大的岩层与断层,会对岩基产生较大的破坏力,因此可以采用混凝土梁的方法进行处理。在岩基处理时应当解决不均匀沉降的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深挖、固结灌浆、坝体处理技术等。具体应当对基坑中的围岩进行有效处理,还要清理基坑中的碎石,在加固基岩时可以采用固结灌浆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基岩的强度。
        2.6振冲处理技术
        振冲处理技术是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部分淤泥等进行清理的重要手段,采用振冲处理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河流底部泥土或者含水量较大的土质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影响。振冲处理技术主要采用振冲器进行施工,进而起到保证土壤密实性的效果,可以对疏松的土壤起到压实的作用。振冲处理技术施工主要采用电动振冲器,应当在施工前根据地域实地情况采用有效载荷实验,这样才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有效计量数据参数,提高施工有效性和科学性。
        2.7灌浆法与旋喷法
        灌浆法和旋喷法这两种处理技术所应用的原理相似,都是利用了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和电化学的原理而产生的压力往软基地质的缝隙中加注混凝土材料从而达到加固软基基础的目的。灌浆法和旋喷法两种处理技术的最终目的都是将水泥、混凝土等可以凝固的建筑材料注入到软地地基的缝隙中,加固软地地基。它们之间的区别存在于二者所采用的注入方式的不同,灌浆法采用灌入的方式而旋喷法顾名思义则利用喷嘴向四周喷射水泥泥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两种方法通常是相互结合使用,共同完成施工目标。利用压力注入水泥泥浆加固软基基础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应用得非常广泛,降低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难度,加快了工程效率。
        3结语
        作为国家基础服务,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开展实施极具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本文的分析描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实际生产生活中,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开展实施极具现实意义,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是时代不断发展下的必然结果,对于强化工程质量有切实效用。
        参考文献
        [1]靳翔,李继珍,普忠波.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施工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4):112-113.
        [2]刘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建材,2019(1):278-279.
        [3]马东.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7):281-282.
        [4]方静波.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35):290-2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