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的发展极大地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进步,但是现浇混凝土楼板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裂缝,进而会给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其危害也较大,也不利于后续施工作业的安全。基于此,本文以具体的工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了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出现的原因,探寻了裂缝的有效控制措施。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控制措施
1工程案例
某工程的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建筑物的高度为105m,地上设计为24层。该工程用到的楼板主要有两种:厚度分别为100mm和120mm,并釆用相应的配筋材料。楼板浇筑主要是应用商品混凝土,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在楼板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为了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2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分析
2.1设计因素造成的裂缝
施工中的图纸设计存在问题会导致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出现。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筑物功能的多样化和外观的独特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建筑物设计时会岀现不规则平面或者突变的现象。由于转角部位所承受的应力较为集中,因此容易导致裂缝的出现。在楼板中需要设计暗埋PVC管,但是埋设施工会对楼板的强度造成影响,导致在楼板表层出现裂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直接影响着楼板浇筑的质量,必须保证配合比的科学性,禁止出现为了片面追求混凝土强度而大量添加水泥的现象。水泥材料用量过大会导致在固结的过程中释放岀较多的热量,导致混凝土构件中的内外温差较大,受到水泥热化因素的影响,会使得混凝土构件出现收缩变形的情况,一旦变形产生的应力超过楼板的最大承载力,就会出现裂缝。
2.2施工荷载不合理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每层主体结构楼层施工的时间在5d~7d之间,这就导致下层混凝土楼板的强度尚未达到设计标准时,就需要进行钢筋绑扎作业。在此过程中用到的施工材料通过吊运的方式运送至施工楼层,并堆放在楼板上。楼板所承担的施工荷载较大,再加上其本身的强度还未满足相关标准,就可能会导致微观裂缝的产生。随着后期混凝土受到温度和收缩变形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这种微观裂缝将会逐渐的扩展,进而形成宽度较大的楼板裂缝。
2.3楼板上层钢筋挪移
混凝土材料具有非均质性的特征,在承受到一定的拉力之后,就会导致横截面上的受力出现不均匀的现象。质点处集中承担的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之后,就会出现塑性变形的现象,钢筋材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这种塑性形变的扩大。因此在施工中若不加强对钢筋材料的保护,钢筋材料出现弯曲和挪移的现象,就会导致在混凝土在无法承受弯矩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钢筋材料对于混凝土开裂的保护主要是利用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及粘结作用。缺乏钢筋对塑性变形的约束作用,就会出现混凝土裂缝。所以钢筋的设计位置以及绑扎的牢固程度等相关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开裂产生影响。
2.4模板拆除过早
模板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混凝土的强度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标准时就将模板拆除,将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一些施工单位出于追赶工期或者提高模板使用率等因素的考虑,过早地拆除了支撑模板而出现楼板裂缝。此外,如在混凝土强度不足时就承担了外界的荷载压力,导致混凝土岀现弹性变形,也会在楼板内部出现裂缝,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断板现象,降低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3现浇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3.1模板拆除过早的控制措施
首先模板体系的稳定性能应满足施工的要求,对于龙骨、支撑间距等参数,都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以及模板的规格来确定,并按照标准进行验算,防止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基础下沉的现象,导致模板位移而产生裂缝。施工单位在进行模板拆除时,必须严格的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以及相关的设计标准来进行,其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避免出现模板拆除过早的情况。
待楼板的强度达到设计标准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并承担相应的施工荷载。但是如果混凝土需要承担的荷载较大,甚至超出了施工方案中的设定值,就需要重新核算并釆取相应的支撑措施。在上层楼板的混凝土没有硬化的情况下,不能拆除下层支撑,避免因模板拆除过早而出现楼板裂缝。
表1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求
.png)
3.2设计因素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
在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在考虑功能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同时,还需要兼顾温度差以及收缩变形等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双层双向配筋设计,例如通过纵横分布的钢筋能够有效地避免在边角处出现45。斜角裂缝。楼板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与伸缩缝设置的间距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减小伸缩缝之间的距离,能够降低楼板所承担的外界约束力,减小裂缝出现的机率。其次应考虑到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的影响,尽量控制配筋的直径,选用之间的钢筋材料,配筋率应大于0.3%。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将水泥浆的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降低水泥热化的影响因素。项目施工中所釆用的PVC管线的直径应小于楼板厚度1/3左右,并在较为密集管线分布地带加设钢丝网片,设置宽度大于200mm。
3.3施工荷载不合理的控制措施
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应合理的规划楼层施工进度。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养护工作是必要的程序,在养护工作未完成之前,不能施加较大的荷载压力。根据相关标准合理规划每个楼层的施工时间,在确保下层楼板的强度达到要求之后才能进行上层楼板的施工,防止楼板承受较大的施工荷载。在楼板钢筋绑扎或者楼板支模工作时,避免材料集中的堆放在一起,使其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降低材料堆放对楼板的冲击作用。浇筑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楼板,其强度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要求之前,不允许进行模板安装工作。
3.4楼板上层钢筋挪移的控制措施
钢筋材料的配置能够有效的约束混凝土开裂问题的出现,因此在进行钢筋配置时应合理的规划钢筋分布的位置及间距,尤其是对于负弯矩区的混凝土材料。在具体的施工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加强对钢筋材料的保护,防止由于踩踏造成的钢筋变形、下坠等问题。在薄弱地带可选用双层双向配筋的施工方法,提高混凝土楼板的稳定性能。在钢筋工程施工完毕后,还需要加强质量验收工作,确定其安装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建设和现代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各种规模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现浇楼板解决了以往工程中预应力空心板拼缝纵裂缝的质量通病,加强了结构抗震性能,现浇结构楼板裂缝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中的较为常见解决难度大的施工问题。只有对其裂缝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其技术水平,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作炳.现浇磴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分析与预防控制对策探究[J].江西建材,2017(6).
[2]马倩.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7(9).